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卫铄
作者:萧虹  发布日期:2022-11-28 17:58:21  浏览次数:850
分享到:

卫铄(272-349),字茂漪,世称卫夫人。她是中国最早的知名女书法家;极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309-约365年),曾在她门下学习书法。

卫铄是西晋人,出生在河东安邑(今山西境内)一个有很名望的士绅家庭,祖上自汉代即以儒学闻名。她和卫觊的关系,虽然没能清楚确定,但有充分的间接证据显示两人份属祖孙。卫觊官至魏国尚书仆射,是卫氏家族中以书法知名的第一人。据说他酷爱各种书体,且无不精通。卫铄兄长卫展在西晋任廷尉,对推行晋代法规,颇有建树,史书亦有记载。她叔父卫瓘(220-291)是西晋开国之君武帝(司马炎,236-290;265-290年在位)的心腹谋士,在魏晋两朝均担任了多个要职。他擅长草书,可是他在政坛上的威望更为瞩目。卫铄的堂弟卫恒(卫瓘儿子),擅长草、隶,写了一卷专论名为《四体书势》。《晋书》内他的传记中,收录了这篇论著,而它也成书学的经典之作。后来卫铄出嫁,夫家也是世家,但声望不如卫家。丈夫李矩,官至江州(今江西一带)刺史。儿子李充亦以书法闻名。李充曾任剡县令,后任大著作郎。他的贡献在于创建四部系统来分类典籍,这个系统自刘宋王朝起沿用到现代初期。

《晋书》没有卫铄的传记,我们所知她的生平点滴,都是从散落各处的资料补缀而成,如她的男性亲戚的传记以及书法作品。根据儿子李充的传记,李充幼年丧父,家境极度穷困。李充曾经为朝廷要员当过僚属及文书,可能所得薪酬微薄,后来只得向上司求告,谋个收入较高的地方官差缺。但不久母亲便去世。由此可以推断,卫铄是在贫困中把儿子抚养成人,待家境改善时,她已享受不到。李充的传记还提到他擅长楷书,这也是他母亲闻名于世的字体之一;并说他的技巧可与汉魏知名的书法大家锺繇、索靖相比美。传中未提及母亲卫夫人对他书法的影响,却说时人赞赏他的书法,视他为书法大家。

李充能以书法享盛名,缺少不了卫铄的教导与影响,这是显然易见的。但她的名字未在《晋书》中出现。到唐代(618-907),她的名字倒经常在早期论述书法的文章中出现。也由于这些文字,即使是片言只语或间有谬误,卫铄才为人所知。据称她师承锺繇(230年卒),妙得其法。可是锺繇在她出生前四十来年已谢世,不可能当面传授给她。不过,她祖父卫觊和锺繇同朝共事,两家或有通家之好,她可能受教于锺家后辈,更可能是锺家女眷。不论出于何种情况,锺繇是名声响亮的书法大家,不少人见过甚至收藏了他的作品。卫家人既爱好书法,又乐于命笔挥洒,一定有锺繇作品的摹本和拓印本。习书者惯常会从临摹名家作品起步,卫铄可能是大量临摹了锺繇的碑帖,终于成为他的非正式传人。

卫铄并无作品存世。有篇被认为是她所写,其实是唐朝人李怀琳的伪托。论家将她的书法和锺繇相比时,指出她的字“瘦”,按此推断,她的字,应笔力雄健,清峭骨立,或许不类一般妇女字体那样娴雅婉丽。据说她十分留心自然现象,并将观察所得融入书法。对于笔法,她要求“点”像高山坠石,磕然有声,如山裂石崩之响;“竖”像万年枯藤一样苍劲雄强。她以精于隶书、楷书和行书而闻名。

在卫铄的书法家生涯中,有两件事让她扬名,因此值得特别提出。一是她撰写了论述文字《笔阵图》。该文仅千字左右,从题目推测,原本应有图解,但现今仅有文字留存。文中批评时人想一夜当上大书法家。她对选择笔、墨、纸、砚提了切实的建议,接着指出写字的正确姿势,进而解说基本笔划与书写要领。该文不像其他书法论著那样,文字华丽而表述含糊;而是明确实用,对初学者帮助尤大。该文对后世许多有关使用毛笔的文章,影响很深。

二是卫铄成为王羲之的老师,而王羲之可以说是中国和东亚最伟大的书法家。卫铄是王羲之父亲王旷的表亲,比王羲之大三十多岁,两人既是亲戚,年龄又相差甚远,所以当时即便很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他们女师男徒的关系亦属合理。一份年代较晚的资料说,王旷从卫铄处,获得蔡邕书法之道再教给儿子王羲之。还有一篇人们都认为是王羲之写的文章,在文中王羲之自称是卫夫人的学生,但却说从卫夫人学书是浪费时间。这篇文章没有收录在王羲之的文集,却在唐朝张彦远所编的书法集内,近代学术界已质疑它是否可靠。唐代的一部书法专著亦有不同说法,说王旷将书法家论运笔的论著,拿给十二岁的羲之研读。卫夫人注意到孩子书法突见精进,怀疑他曾阅读前代笔论。她垂泪说道:“此子必蔽吾书名。”这种轶事似乎是在王羲之名声远胜老师之后编造出来的。

除王羲之外,卫铄至少还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儿子李充,另一个是丈夫的侄子李式。李充工于楷书而李式擅长隶书,两种书体都是卫夫人精通的。她还擅长行书,这也正是王羲之的专长。

不论王羲之对少时的老师是怎样想,他曾就学于卫夫人之事不容否认。在中国古代,生为女子的卫铄,没有王羲之享有的机会,可能因而不能充分发挥潜能。王羲之在唐代成了备受尊崇的人物,至今也还是家喻户晓;反观卫铄,唐以后的书法论著中,愈来愈少被人提及了。时至今日,我们应该记取,她至少有一项贡献,就是成为锺繇和王羲之这中国早期两大书法家之间的桥梁。


下一篇:什么是活着?


评论专区

潘学峰2022-12-03发表
受益匪浅!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