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古文新讀--謝莊的月賦又如何?
作者:萧虹  发布日期:2022-09-03 07:02:07  浏览次数:983
分享到:

古文新讀導語

我是一個中國文學系的學生和老師,但是慚愧的是:以中國古代文學的作品而言,我的閱讀還有不少空缺。在這個人生的暮年,我沒有教學和研究的責任,但我願意用剩下的有限時光,任意選讀一些以前沒有讀過的作品,並紀錄下一些感想。

蕭虹 

讀完嵇康的《琴賦》覺得與我的想像相差頗遠,未免有些遺憾。但另外一篇賦又浮出我的意識。《月賦也是我知道而未曾讀過的作品。作者是六朝獨領風騷的王謝的謝家子弟謝莊(421-466)。他比嵇康(223-263)晚出約二百年,而賦的風格已經有很大的演變。在這裡我無意作文學史的討論。只是要 品嚐一下另一種風格的賦。

6D8B46DE-0482-4D65-A685-669CED7510DA.jpeg

《月賦》全文只有443字。論結構,它既完整又簡潔:他的引經據典恰到好處,既選擇性地敘述了月在古代文學、神話甚至哲學中陰陽學說的象徵意義,卻又沒有東拉西扯,把很多關係不大的事實一股腦塞進作品裡。再加上個人的感情的點染,自古以來都認為在賦的文體裡面,這是一篇文情並茂的傑作。

謝莊首先假設了兩個歷史人物某夜的活動和對話來鋪敘對月的特性和象徵意義,歷史神話中傳說的事例,這些都是賦這個文體所必須有的元素,但是除了這些應有的或說是傳統的元素以外,同時抒發了人在月光下衍生的情感。以陳王曹植因失去好友的愁思為開始,進而描寫涼夜的月色和風聲引起遊子孤獨思鄉的情懷,特別想起與親人遠隔千里,相見無期那種惆悵。而以“月既沒兮露欲晞62,歲方晏兮無與歸63。

佳期可以還64,微霜沾人衣。”這樣悲愴的調子結束,可以說做到借物抒情效果。 

研究者認為謝莊假借曹植和王粲作為本賦的主角實際上與他自己的處境有關,也就是說,這兩個人物是隱射他自己和劉宋的武陵王劉駿(後登帝位為孝武帝)的。曹植和王粲同為建安七子,在曹操統治的東漢末年彼此的交情,應屬於君臣兼朋友的情份,而謝莊和劉駿的交情也正是如此。所以謝莊可以借曹植和王粲而表現出他和劉駿之間互相了解,互相欣賞的感情。由於作者把個人的感情融入作品中,所以較能有感染力。也就是說,這篇賦除了寫月的種種以外,還寫了月夜所引發的對遠人的思念。清人許槤《六朝文絜》說得好:“所謂寫神則生,寫貌則死。”這裡貌和神的對比就猶如常見的神與形的對比。‘貌’是外觀,或者和外觀有關的事實,即使用上巧妙的語言技巧,寫來還是沒有生命的;但如果寫外觀以外的精神,則能寫活主題。“神”是形而上的,是精神,神氣,靈性,或也可理解為一種象徵意義。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更接近中國文學唯心的理論。

在賦的結尾,謝莊寫到月落時人們若有所失的心情,並且附上一首歌。歌詞透露出遊子羈旅思歸,卻無人與他同歸的幽怨。這應該像賦的結尾有“亂曰”總結內容,畫龍點睛的作用。這首歌裡有一句我認為在文學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隔千里兮共明月”。如果說這是蘇軾最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中“千里共嬋娟”的靈感所自,是不是可以得到大多數人的同意呢?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