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宗教語言
作者:张奥列  发布日期:2009-12-18 02:00:00  浏览次数:2424
分享到:
■ 編餘閒話
 
墨爾本有家周刊,曾刊出梁羽生先生的訪問稿,並以“駕鶴西歸”來表示梁老的辭世。有文化界前輩在雪梨報章上撰文指出,梁老為基督徒,刊物是教會所辦,以異教語言形容梁老的離世並不適切。亦有傳播界前輩在教會雜誌上附和。
而周刊則回應稱,該刊物只是基督教機構所辦的社區刊物,並非以傳福音為目的,而作者也非基督徒。並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駕鶴西歸”“仙遊”等詞,已深為中國人所用,宗教色彩淡化,把儒、禪、道三教用詞完全從中文裡剔除不用,既不可能,也無必要。
這其實是一個宗教與文化關係的有趣話題。
事實上,世界文化的發展,無不包容著各種宗教內涵。沒有聖經故事,就沒有西方文學;沒有古蘭經,也沒有伊斯蘭文化;而中華文化,則是儒、禪、道三教的衍生。今天我們去閱讀“古希臘悲劇”、“一千零一夜”、“西遊”“紅樓”“聊齋”等文學名著,都能體味某種宗教意味,但它們並非宗教宣傳品。而宗教裡的許多語言,已超越宗教自身,演變成一種文學語言,一種公眾語言,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一種社會精神。
我和許多人都不是宗教信徒,但都喜歡講“博愛”,喜歡看到“慈悲為懐”,喜歡張揚“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口頭禪“My god”、“三生有幸”,也不再是基督徒佛教徒的專利了,你我他,都會隨口而出。
在宗教場所,進行宗教活動,當然使用本教語言為宜。而日常生活中,則沒必要拘泥於本教語言,也無須把宗教用語限於本教範圍。
世界文化,世界語言,具有兼容並蓄的氣度,融滙各種宗教精髓,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