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國”字寫法
作者:雁客  发布日期:2010-12-05 02:00:00  浏览次数:2153
分享到:
 國,在繁體字中,囗中含一字。囗作部首,有國、固、圓、圃、園、圈、囹圄和囫圇等諸多字,都有完整、包圍著的意思。或,音也,當時正體為典型的形聲字。而字寫法卻是會意字了,在南北朝的雲岡石窟中就有。到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太平天國的字專用,中也是王不是玉,其它字都要用字代替,如治國安邦要寫成治郭安邦。如今含玉字,傳說是周恩來或是郭沫若提議的。
 
    那時中華人共和國建立才10天,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就成立了,收集到的國”字的異體字有40多種寫法。選用哪個作為新中國的規範用字呢?專家們討論了很久還是頗感為難。若選用當時正體“國字,較多的筆畫讓人感到書寫不便,有違簡化之初衷;選容易寫的囗,當時民間書寫甚為流行,且自古有之,但和常用字字 筆畫相同,字形區別不大,或顯得單調空白。至於太平天國使用的囗加王的字,更不符合人民共和國人民是國家主人政治現實。正當大家感到無法定奪時,傳 說是周恩來或郭沫若建議:太平天國的中那字再加一點,改成字。與會專家也許認為:從會意字上理解,偉大祖國的字含美玉之玉,美好 如玉,寓意深刻;從字形看上去也美觀大方,便於書寫。於是字方案就獲得通過。其實,囗中含玉的在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就出現,唐代的敦煌寫本 中也有,漢字簡化當時貫徹述而不作,只是選擇了囗中含玉的字,沒在公開文件上做過理由論述。至於附會出種種傳說和說法也無据可考。 
 
    還有傳說討論字由繁體簡化的方案時,周恩來總理也參加。這以口加十簡化字不知算屬什麼造字法,有分歧,有一位葉姓先生表態同意,總理就說,葉姓人都同意,便定案了。還有人傳說這葉姓先生就是葉劍英元帥。在民國時期,蘇浙地區的口加十“叶”為“葉”簡化字,如今廣東人葉姓認可這字,其定案也順其當然。 
 
   到了1977年後的中國大陸“撥亂反正”時 期,又出現了一套後來被廢止的漢字簡化草案,當時有人不知這中含玉的字的曆史由來,提議把中的玉字去掉,理由是因為玉和封建帝王的玉璽 聯系著,再改為字,按照當時簡化原則和政治評判標准,似乎非改不可。這字和那次簡化草案一起在1986年被廢止了。不過,這無玉字過去 和現在都在民間默默使用著,不信你去查查曆史檔案中和現行筆記本中手書的字。 
 
    祖國和字在中國曆史行程中折騰並發展著。在世界漢文化蓬勃發展、海峽兩岸國共兩黨相互往來、漢字手工書寫和計算機輸入並存的今天,漢字簡化從簡從易或有政治思考的思維到如今似乎都要重新斟酌一番。就大陸與臺灣而言,漢字簡化統一的步伐或許比國家統一來得快。一國兩制,一國多制或許可接受,而一個方塊字 兩種書寫方案卻不容易讓人接受。這就寄希望於兩岸當局和漢字專家的努力了。 
 
    最近讀到一些關於祖國、國家的詞匯定義文章,由此想到字在近代史上幾次被改寫紀錄,又想到字有40多種寫法,萌發了字寫法的思考。我想,字意義就是指一塊被地形或建築物圍著的地方。大點的稱國,小點的稱圃、園。至於裏面王、玉,是政治幹預的結果。字除了書寫有點像口字外,別無礙處。以六書象形論,字本義鮮明,與其框内填“或”、加“王”和含“玉”的比較,更具有時間魅力和想象空間。如果按照中國大陸當時對字的美好理解,到了共產主義,全人類獲得解放,沒有階級,沒有國家,那時,我們的漢字還要折騰麼?字將怎麼寫?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