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墨尔本华人文化艺术生活见闻
作者:刘自刚  发布日期:2018-08-10 07:12:14  浏览次数:2560
分享到:

 

   尽管是在海外,但墨尔本当地华人的文化艺术生活依然相当活跃。这里不仅有各种类型的华人民间艺术团体,而且在华人聚居较多的社区还有华人的活动圈子。在墨尔本的街道上,也会见有华人开的一些“KDV”娱乐厅。女儿的一些同事和朋友知道我喜欢唱歌,就特意邀我去那里“潇洒”了几回。我喜欢唱的王宏伟《西部放歌》等歌曲在这仍然可以播放,其音响和视频效果感觉如同在国内样。

位于墨尔本市中心繁华地带的“唐人街”不仅是澳洲最早的唐人街,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早的唐人街。此处华人餐馆和商店聚集较多,更是凝聚墨尔本华人经济实力的地方。每年新春佳节,这里都会张灯结彩彩。许多华人也都到此聚集参与舞龙耍狮、表演文艺节目等庆祝活动。墨尔本的“博士山”是一处聚居华人较多的区域,这里的街道和商场处处都会见到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当地澳洲人的面孔反倒稀少。在这里人们彼此交流不仅都是汉语,甚至街道两旁的招牌和商店的货物标签都是中文。来到这里,给人有种在国内逛街购物的感觉。

我们有次去“博士山”购物,恰巧见到一个由当地澳洲警察组成的乐队正在商城外广场义务演出。乐队演奏十分专业,一位身着警服手持话筒的女警察演唱得也十分投入。周围当地华人观众无不为乐队高超的水平和女警的演唱所感染。一位在旁观看的华人女观众竟兴致勃勃上前用英语与女警共同引吭高歌,惹得周围观众连声喝彩。这种场面令人感受到了当地华人与澳洲人的亲密融合程度。
   为了解澳洲华人的书画创作水平,我得知“博士山”有所类似国内老年大学的华人团体正在市政大楼举办“学员书画艺术作品展”,于是特意去那观看。书画展览虽说作品不多,但从参展的素描、书法、国画、工艺制作和插花艺术等作品中还是体现出了澳洲华人书画爱好者的一定水准。展览的档次不是很高,尤其对参展作品装裱的技术不敢恭维。简陋和粗糙的装裱技术使得参展作品有些黯然失色,也令我对中国书画在墨尔本能否具有市场价值产生了疑惑。自观看这次展览后,我每次在墨尔本逛街时,最为在意的就是专注是否有出售中国书画的画廊或是出售中国书画文具纸张的店子。可遗憾地是在偌大的墨尔本城市,不仅难以见到一家专门出售中国书画的画廊,甚至在一般的文具用品商店都很难见有出售中国书画的文具纸张。即便是在“华人街”也都难以见到。这一状况最初令我感到有些困惑,但在澳洲呆了一段时间后,对此倒是见怪不怪了。
   澳洲人对绘画的欣赏口味依然同西方欧洲人大致相同。一般家庭居室悬挂的多半是油画、水彩和版画装饰之类作品,并且讲究小巧、精致的装潢形式。中国书画多半为挂轴形式,这在海外尤其是澳洲的居家环境极不适宜。许多澳洲人对中国的水墨画尤其是所谓“名家”的写意画并不感兴趣。认为这种“以神写形”的水墨画纯属是一种粗制滥造的“水彩”之作或是毫无价值的笔墨“涂鸦”作品。相比之下,他们对中国的工笔画还是比较感兴趣。觉得精致描绘的绘画作品才称得上是艺术品。中国书画市场在澳洲当地难成气候的主要原因是绘画的表现形式和装裱款式不易被人们接受。由此可以想象到中国书画装裱行业在澳洲经营的尴尬处境,更不难理解“博士山”的华人展览作品为何装裱的如此简陋和粗糙了。

我在与墨尔本一名华人画展策划人姚先生交往时,他对我说;偶尔在澳洲举办的中国书画展览,无非是配合华人组织开展的一些活动或是圈内人士相互交流“玩玩”而已。书画家借此获得名利可谓微乎其微,除非参展作品具有一定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否则很难被商家看好购买。

华人艺术团体在表演舞狮节目2.jpg


市区一位画廊的马来西亚老板是我意中的合作伙伴。在与他洽谈业务时,他说自己的画廊曾举办过两次中国书画家的展览,并让我观看了二人的作品照片。头一位展出的是书法作品,多为四尺对开挂轴。平心而论,这位书家作品的功底还真不怎么样,只配忽悠老外的水平。展出期间也售出了几幅作品,但价格均在五百至八百澳币之间(约为二千至四千人民币)。这位书家对此还挺满意,打算再来墨尔本办次展览。另一位办展的是个中国画家,展出的作品为水墨“文人画”。画廊老板说此人作品畅销而且价格不菲,四尺整张挂轴价格竟达一万澳币(约五万人民币)。买家购买他的作品不是“画的好”,而是因他流亡海外“小有名气”,才购买他的画。老板说此人已去世,否则个人市场作品价格收益可观。

通过对澳洲华人文化生活一些见闻和艺术市场行情的了解,深有感触和启发。由此也给试图在海外谋求书画发展的同仁提个醒:中国绘画若要在国外求得一席之地,必须要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以及装潢款式方面做到“入乡随俗”,否则就会“水土不服”,遭受国外艺术市场的淘汰和摒弃。(2018年8月初修改定稿)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