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用社会语言学的眼光,去读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作者:崔少元  发布日期:2018-01-14 12:38:43  浏览次数:2404
分享到:

c1.jpg多年来,坊间有句戏言:欲了解中华的唐朝文化,就去日本;欲了解中华的明朝文化,就去韩国;欲了解中华的民国文化,就去台北。

为此,我常常有一个困惑:想去品读和欣赏汉语语言之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白话”的魅力,该去读哪几位作家的作品呢?

众所周知,社会是变化的,语言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会发生一些变更,增加了不少新词,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语,诸如计划生育、改革开放、一带一路,WTO,MBA,B2B 等等。这都很正常,民众们都能接受。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技术的普及化,汉语言(中文)也产生了不少视觉、听觉污染,甚至有点伤耳朵、辣眼睛,不妨简单归纳如下:
    口语化:童鞋,偶觉得还可以,木有
    粗俗化:哇塞,我靠,傻逼
    矫情化:宝宝香菇,蓝瘦,小鲜肉
    数字化:9494,286,886
    外语字母化:GG,PMP,CU
上面这种趋势似乎愈演愈烈,何时才能还汉语语言一片净土呢?
    c2.jpg《今生今世》写于1956年,作者胡兰成是民国时期的一位重要的文人。在阅读他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久违的汉语之美,重温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 
    不妨抄录该书中的一段话,特分享之:“早晨一枝进来我房里扫除。我临窗趺坐,对着新洗抹过的几面,上放着纸与笔,纸如池荷,笔如菡萏,在朝露中尚未有言语。我请一枝坐,她亦就放下巾帚,在几侧跽坐一回。我爱这样低的窗槛,低的几,低低坐着的人,在檐际葡萄的叶叶新阳里。”c3.jpg    这个周末,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胡兰成的 《今生今世》吧,这与他的人品无关,与他和张爱玲的感情纠葛无关,为的只是去寻觅汉语语言的凝练、干净之美!
It is my great honor to meet you (in the book) and see you later.  幸会,再见!
2018年1月14日11时26分写于悉尼轩雨阁




评论专区

崔少元2018-01-10发表
It is my great honor to meet you. 这句话对应的汉语“幸会” 在中国古汉语中早已存在,很简洁干练。有人硬是要把它翻译成,“见到你,我很荣幸。”,好啰嗦啊!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