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西堤寻秋
作者:张光武  发布日期:2017-11-08 04:25:46  浏览次数:1933
分享到:


z1.jpg站在颐和园昆明湖畔,无论从何种角度,总能看见横卧在开阔湖面上的西堤。

由于西堤远离颐和园的热门景点,旅游者少有光顾,显得格外宁静。风在这里会放慢“脚步”,唯恐惊扰林中小鸟;唯恐盖住情侣的私语;唯恐淹没花开的声音。

今年入秋,朋友们在网上“晒”北京各处的秋色,黄色的银杏,红色的枫叶,橙色的柿子……,唯独没人注意颐和园西堤的秋色。于是,我决定独辟蹊径,西堤寻秋。

进如意门,踏上西堤,眼前一片绿色。高高的古树,浅浅的小草,无一不披着绿色的衣裳。入园前我曾想象,西堤的深秋应该是黄色的,红色的,五彩斑斓的颜色,但眼前的西堤与我的想象大相径庭。整个西堤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渲染成绿色世界,而黄色、红色反而成了点缀。与春天的新绿相比,深秋西堤的绿色更深、更沉,到处是重重的墨绿色。尽管此时已秋风瑟瑟,西堤上的树木不为季节转换所动,它们用无声的绿色与大自然抗衡。沿西堤行走,印象最深刻的是湖中洁白色的芦花。一片片,一丛丛,从堤畔伸向远方。白色的芦花与深褐色的残荷交相衬映,好一幅秋天的水墨画。春季发芽,夏季生长,朴实无华的芦苇悄悄站在西堤畔,人们常常视而不见,忽视它的存在。只有当狂风暴雨袭来,当湖水无数次冲刷堤岸,芦苇才会挺身而出,用它纤细的身躯保护着西堤。也只有在秋季,芦花抽穗时,人们才惊叹:它有这么美!

z2.jpg深秋了,芦苇又一次来到轮回的节点上,不甘寂寞的芦花用它最婀娜的身姿展示最后的辉煌。夕阳把白色的芦花染成金色,在蓝色湖水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秋风吹过,芦花在枝头摇摆着,翻滚着。也许几天后,秋风会将芦苇吹枯,把芦花撕碎。会有几簇芦花飘落在湖面,随波逐流。但是,绝大部分芦花舍不得离开西堤,还会依偎在孕育它们的芦苇旁,化作淤泥,默默聚集着能量。来年秋风再起,芦花还会开遍枝头,尽显生命的刚强。

z4.jpg站在堤上向西眺望,芦花的尽头是一座小岛。嶙峋的怪石,折腐的古树包绕小岛,秋风撩起下垂的柳枝,隐约能看见岛上的建筑一隅。这个小岛称为“藻鉴堂”。

藻鉴堂建于乾隆年间,与昆明湖上治镜阁、南湖岛鼎足而立,象征中国神话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藻”意为文采,“鉴”有审察之意。古代把选拔人才称为“藻鉴”。因为小岛四面环水,仅有一条小路与陆地相连,乾隆皇帝将此处作为科举考试的阅卷之处,把岛上建筑命名为“藻鉴堂”,寓意思贤若渴,人才难得。1860年(咸丰十年),岛上的建筑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烛,焚毁亦尽。

因为藻鉴堂在1949年以后就没有对游客开放,加上小岛满布树木,人们站在西堤上,很难窥见其真实面目,于是,许多“八卦”随之而来。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小岛是专门关押犯罪太监之处,是监狱,有刑具,恐怖之极。

事实是,慈禧太后于1903年重建了藻鉴堂,还在此宴请过外国使节夫人,与太监和监狱毫不沾边。另外一种说法是,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时,由于经费不足,决定将被英法联军焚毁的藻鉴堂废墟彻底拆除,把可利用的建筑材料用来修缮颐和园内的其它建筑,所以,藻鉴堂上的古建筑早就消失了。慈禧重建的藻鉴堂与乾隆时期的藻鉴堂毫无关联。今天的岛上只有一个水池是当年的旧物。

新中国成立后,岛上的房屋曾是中国画研究院筹备处,现在是北京市委老干部活动站,戒备森严,闲人禁足。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曾在有关会议上提出,将藻鉴堂还归于颐和园,还归于游客。如今斯人已逝,他的提议也不了了之。

湖畔的残荷,风中的败柳,摇弋的芦花见证了藻鉴堂的昨天,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堪回首的耻辱。秋风中,我对藻鉴堂说,现今国家强大了,没人再敢胡作非为!颐和园的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苏堤而建。六座形态各异的亭桥,将西堤连成一个整体。它们如五线谱上的音符,演奏着昆明湖上凝固的旋律。z5.jpg

西堤六桥中,除了“玉带桥”,其余五桥原本桥面上都有一座亭子,供帝后们休息小憩之用。不想1860年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烧掉毁了“界湖桥”上的亭子。

z6.jpg1894年的秋天,慈禧太后满怀期待筹备庆祝60大寿,打算重修西堤石桥。11月7日,大寿当日,中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颐和园。她再也无心欣赏西堤的景色,再也顾不上“光板”的“界湖桥”,匆匆回到紫禁城的宁寿宫,伴着秋风,黯然度过。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倡导戊戌变法,展开了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改革政治制度,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因为戊戌变法触及了清朝统治者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同样是秋天,慈禧在圆明园(一说为颐和园)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于中南海瀛台,杀谭嗣同等六君子于菜市口,逐康有为、梁启超于海外。不可否认的是,戊戌变法酿成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

z7.jpg西堤尽头西侧不远处,有一处红墙青瓦的院落,为“昆明湖水操学堂”旧址。1886年(光绪十二年)秋,慈禧以开办水操学堂为借口,挪用海军经费,重修颐和园,重修西堤。

在水操学堂院子里,陈列着一艘小船。这是日本政府为了答谢清政府在日俄战争中貌似中立,暗中挺日的立场,赠送给慈禧一艘小火轮,起名“永和号”。1949年后,永和轮作为一件国耻文物,安放在颐和园的西堤。2000年移至水操学堂遗址。“永和号”是西堤的耻辱,颐和园的耻辱,更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近代的中国,国力衰弱,制度落后,内忧外患。再美丽的西堤都不能掩盖大清王朝“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颓势。

z8.jpg古老的西堤也有扬眉吐气的时候!

1949年之秋,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堤听见了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劳动号子。

1978年秋,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西堤感受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坚定步伐。

2017年,还是金色的秋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西堤将与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共圆百年中国梦!

z9.jpg漫步西堤,树依旧,水依旧,桥依旧,风依旧,百年西堤如同一位世纪长者,见证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百年曲折,百年奋斗,百年发展。它还将继续见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人民共和国的百年惊梦!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