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谁让谁
作者:斯谷  发布日期:2010-09-14 02:00:00  浏览次数:2435
分享到:
何伟勇先生在灯红酒绿的上海转了一圈,到令人叹为观止的世博园游了一游,然后在上海马路上的斑马线前停了下来,为什么?因为没人让他,上海的司机朋友们纳闷的看着这位在斑马线上走太空步的人,怀疑自己今天是否撞见鬼了。有国际生活经验的何先生大怒,历声质问:和世界接规的世博会正在上海举行,你怎么可以不遵守国际惯例,不在有人行走的斑马线前停车?结果在上海的朋友那里得到了回答:现在是世博会期间,全世界要和上海接轨。何先生郁闷了,一转身,回到了悉尼。  
 
 

有在中国开车经验的人都知道,交通规则只能部分遵守,不然的话你根本动弹不得,比如在交通灯前如果要转弯的话,你不可能让直行车辆,只能伺机先行转弯,不然的话,不仅可能要等到猴年马月,更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因为后面的司机没有等的习惯,很有可能就撞到你的屁股上了;还有,如果你要变线的话,不能先打灯告知后面的车,只有一边变线一边打灯,不然的话,后面的司机是不大可能给你机会变这个线的,他先就把空挡给占了。斑马线的情形也大都如此,因为上海的司机没有这个习惯,不会因为你何先生而立马就把车给停下了,这是实情,这是国情,你何先生硬要扯到法制呵,人的素质上去,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其实在中国马路的斑马线上,到底是人让车,还是车让人,我觉得好象应该是另外一个问题,我在这里借陶东风的话作一个说明,陶东风在一篇文章中说:在中国,凡是明文规定的都是不重要的,只是需要你去应付的,凡是重要的都不是明文规定的,而是需要你去琢磨的。陶先生这段话中包含了太多的内容,有对中国人和中国国情说明和了解,有中国人对事物,法规的态度的介绍和理解,更有如何应对中国人和中国国情的方法,过斑马线也应该包含在这种情形里面,而要证明这段话的例子,我想不要说我们从中国出来的人可以随手拈来,就是去问问那些和中国有过交往的外国人,他们也可以举出一大段实例来。如此说来,你说在中国马路的斑马线上到底应该是人让车,还是车让人呢?

何伟勇过上海马路上的斑马线时,应该是人让车,还是车让人只是个小问题,而因此而引伸出来的问题却是佬有趣味的,如果把在斑马线前停车比作国际惯例,而把在斑马线上不停车比作中国国情的话,那情况就有趣多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在这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是人让车,还是车让人的问题,应该是比比皆是,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和遇到这样的情形,并且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还在每天都发生着,而应对这种情况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却无时不刻的在影响,改变着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的生活,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影响着我们海外华人。
 

何先生最终还是过了上海的斑马线,到底是谁让谁的问题也暂时有了答案,但何先生在发生这个问题时所问的问题和得到的答案却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何先生说现在上海在开世博会和国际接轨,而上海朋友回答说现在上海在开世博会,世界应该和上海接轨,又是一个谁让谁的问题,我不想把这个问题引出去讨论,因为可能不是一下就能讨论得清楚的,但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和心态会影响和改变中国的国情和发展却是肯定的,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也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在影响着世界,在这个时候,你说该谁让谁呢?



评论专区

patty2014-11-20发表
一篇挺有意思的议论文。值得玩味。欣赏了。
patty2014-11-20发表
一篇挺有意思的议论文。值得玩味。欣赏了。
王英姿2014-11-20发表
人车相遇,在决定“谁让谁”之前,先忖一下“谁怕谁”。也就是上海现在蛮流行的“who 怕 who”。人怕车,故人让车。如车与车相遇,自然是小客车怕公交车,公交车怕土方车,高级车怕普通车。理论上,所有车都该怕道路交通安全法,可是也有车例外,如城管的车,军牌的车,还有车牌数字编号很靠前的车。改革之初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造就了我们今天逼抢夺的现状,连走路都是带着风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今天经济的日益强盛,但是否顾此失彼,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任重道远呢。
王英姿2014-11-20发表
人车相遇,在决定“谁让谁”之前,先忖一下“谁怕谁”。也就是上海现在蛮流行的“who 怕 who”。人怕车,故人让车。如车与车相遇,自然是小客车怕公交车,公交车怕土方车,高级车怕普通车。理论上,所有车都该怕道路交通安全法,可是也有车例外,如城管的车,军牌的车,还有车牌数字编号很靠前的车。改革之初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造就了我们今天逼抢夺的现状,连走路都是带着风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今天经济的日益强盛,但是否顾此失彼,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任重道远呢。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