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我爱中国 我们爱中国 (2)
作者:李晓燕  发布日期:2010-04-07 02:00:00  浏览次数:7048
分享到:
我为自己说几句
  割不断的亲情和友情 - 当我们讲到爱国,如果它不与人性连在一起,它就是空洞的,令人难以相信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了观音象,有了基督的诞生,有了活佛的转世。我爱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有我的亲人和朋友,有与我童年和青春相连的一草一木。我真心地希望国内的亲人、朋友生活得好,我也知道只有中国好了,他们的生活才好。所以我关注中国,我希望中国好。
愿意帮助中国人民 - 正因为我在乎中国的亲人、朋友和朋友的朋友,我才决定将自己后半生的精力放在“中诚”。“中诚”是我和丈夫帮助中国姐妹在海内外找到真爱和幸福的平台,“真爱”是“中诚”反复强调、紧定不移的服务宗旨。我非常反感那些为了出国和物质而选择跨国婚姻和“中诚”的人,我对这些人的反感从来是丝毫不掩盖,为此也为自己召来了反感和非议。当我看到通过自己的帮助而享受幸福的人们,召来的反感和非议变得可以承受了,我愿意继续力所能及地应中国姐妹的要求帮助她们。所以我说我爱中国。
离不开的中国文化 我喜欢看书,也很幸运能看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的书,但我看的书中 80% 以上是中文书,作者是中国人。每次回国我都要去书店选书,然后海运一箱回家,看到书架上新添上的新版中文图书,我的心里充实极了。我喜欢写字,也很幸运能写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 ( 虽然写作水平有限 ) ,但我写的字中 80% 以上是中文字,很多出了国的人中文字越写越生疏,我却相反,越写越上瘾,还写了中文书。我先后出版了三本图书,前两本是中文,在中国出版,后一本是英文,在海外出版。虽然英文书带来的收入远大于中文书,但它在我的心中也还是中文书的副产品。我有很多生活在不同国家、讲英文的朋友,他们让我加入“ face book ”,以随时保持沟通,但在我有限的时间里,我只能择重弃轻。所以我说我是中国恋。
我女儿和儿子都是从小在国外受的教育,但他们和我的洋丈夫选的第一外国语都是中文。我们一家人三天没吃中国饭胃就造反了,再好的山珍海味食来也无味,我的洋丈夫在我的影响下,竟然在中年后吃出半个中国胃来了。所以我说我是中国人。
以上例举的这些都不是我刻意去做的,是随心所欲的,我做这些时从来没有想到是为了爱国,可当我的爱国心被受到质疑时,我不由得问自己:这些难道不是爱中国的体现吗?非得喊口号、说远离身边的大话才能说明自己爱国吗?如果这样,我宁愿在诚实与爱国之间选择诚实,没有诚实做爱国的基础,就是虚伪。
 
                                             3 、言者之忧
 
我身边有些中国人的确是显得很爱国,他们容不得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批评 ( 尽管中国人也在批评自己 ) ,一看到批评就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可让我不理解的是这些人为什么自己享受着时下生活国家的优质生活和言论自由,却从不显示对它的爱心和感激呢?如果不爱自己选择生活的国家,那么对未选择生活国家的爱心是不是有些虚伪呢?让我不平的是这些人倒被认为比我这样的人要“爱国”,不难看出长久以来的虚伪仍占有市场,而实话实说仍不吃香,这才是最令人担扰的。
如果我一直生活在中国,我可能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想法,更不可能写出书来。就是因为有了在海外生活的经验,让我有了比较的条件,从而有了想法。相信多数的海外中国人与我一样,正因为他们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才常常将海外的经验与中国做比较,也因为他们关注中国,才将看到和比较的说出来。我不否认有些人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抱有优越感,但我认为多数情况下优越感是被强加上的。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如果要避开“优越感”这顶帽子,特别是避开“没有爱国心”这顶大帽子,就要在写的文章中再做点文章。
中国的丰富文化和近几十年的进步是世人见证的,如果没有进步,我和其它的海外中国人也没有可能在这里说三道四,我们为祖国的进步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仍存在的差距也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差距对于没有在先进国家生活的人来说很难体会到 ( 注:这是肺腑之言,不是优越感 ) ,因为它们更多地体现在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之外。有差距不怕,怕的是看不到差距,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上。西方的媒体虽然有抄作之嫌,但它们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指出中国的不足时,不代表我们不爱中国,当我们表扬其它国家时,也不代表我们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爱国是不需要用一国打败另一国的,是不需要“拉山头,搞派性”的,否则令人担扰的文化大革命就真的没有结束。我对美国没有什么感情,因为我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但我承认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它有很多值得其它国家学习的地方。我爱中国,也不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个世界强国,而是因为它曾是我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眷恋的亲人和朋友,那里有我精神和肉体上都不可缺少的养料。我的爱国心就是这样的一个高度,如果说这个高度不够,或者说这个不叫爱国,担忧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2010 1 月写于澳洲墨尔本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