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怀念故乡之---小城之秋
作者:李运成  发布日期:2016-07-31 23:38:22  浏览次数:2276
分享到:

   经历了多年的漂泊,终于有机会回到了我熟悉的小城。在这里可以长住一段时间,也正好感受一下小城之秋的韵味。与没有春的石家庄和没有秋的哈尔滨相比,小城四季俨然:春色明丽,夏光热烈,秋空深邃,冬雪枯寒。一辆单车即可走遍小城的大街小巷,四季也随着车轮旋转不断更迭变化,那种感觉无比从容惬意。然而若说这四季中最讨人喜欢的,莫过于小城之秋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是极其不待见秋天的,因为秋在五行中属金,遂有“金风送爽”之说,而金与兵器同类,所以古代秋天又是处决犯人,战争爆发的集中期。试想深秋之际,高楼登望,万物肃杀,满眼萧条,再联系自己的失意人生,又怎能不悲?然而我既非落魄游子,亦非伤心文人,这些调调自然是做不出来的,我眼中的秋是另一番景象。
秋是万物之终,也是万物之始。一颗种子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成长,到了秋天,就会孕育出数倍的希望,对于农民来说,秋是收获的季节,是辛勤劳动的最终见证,一方方玉米田阵列森然,仿佛等待检阅的部队,大型机械收割过后,泥土与粉碎的秸秆焕发出让人心旷神怡的清香,即使是网上叫卖的森林氧气都无法与之媲美。一场清雨过后,抢种的小麦偷偷露出了嫩绿色的细芽,远远看去仿佛一块块滴水的翡翠,透着晶莹与灵气散落在纵横延展的大地上。他们,是新生命的开始,是萧瑟秋野中醉人的点缀。是寂寥心头的一丝希望。
小城是农村结出的果实,新一代的农民儿子大部分已经在小城落地扎根,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周而复始。然而到了秋天,农村的父母就会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与小城的子女共同分享秋收的喜悦:香甜金黄的玉米,妖艳如玛瑙的石榴,还有地瓜,花生,红枣品目繁多,令人垂涎。这些东西,都是母亲一个个精挑细选,装进包裹的,它们承载的是沉甸甸的父爱母爱,与家人歆享美食的同时,也深深感到,自己的根,仍然紧紧抓在农村那片热土上。
小城不大,从东边骑行到西边不过半个小时,一条河流与铁路自北向南平行将小城分为三个部分,每天早晨我从城东溜下铁路涵洞,然后又爬上河岸古堤,人行道两边的法国梧桐业已枯黄凋零,秋风掠过,大片大片的叶子逐风翻飞,让人有一种御风而行的错觉。十字路口的雏菊群欣然昂首享受着秋日暖阳的安抚,绯红的柿子爬上墙头,在枝枝叶叶间偷觑来来往往的行人。
一场秋雨一场寒,小城也是不例外的。小城的秋雨向来不急不缓,仿佛必须要经过一番精细的梳妆打扮才会与市民见面。天气预报明明说今天会有雨的,可是从早上乌云密布,到中午雾气氤氲,却始终不见一滴雨点滴落,就这样一直到傍晚,雨滴才姗姗来迟,开始只是几滴零星落下,打在鼻翼上凉丝丝的,败落的秋叶在雨水润湿下渐渐与大地融为一体,回到最初开始的地方。夜间,秋雨渐渐变成了蚕吐丝一般的缠缠绵绵,柔和的灯光下车水马龙,恋人相挽撑伞漫步,“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多少美丽的故事在这秋雨的帮助下书写了圆满的结局。又有多少回忆,彼此一生不悔地留在了心头,成为永远的回忆。正是这秋,这雨成就缠绵了彼此相依的故事。
秋雨过后,雾气接踵而至。雾先是从田间升腾而起,沿着枯草缓缓爬升,然后慢慢汇聚,形成巨大的洪流,在城市高楼间隙中汹涌流淌。他们无影无形,却无所不至,占领街道,攀爬高楼,无一不能。叫人咋暖还寒,目不暇接。转眼间,小城就淹没在雾的海洋中,远远望去,楼台若隐若现,车辆只能听到无奈的发动机轰鸣,却没法追踪到身影。这样的天气是不适宜外出的,然而坐在窗前,泡一壶清茶,抱着老猫静赏雾景却别有一番风味,亦或是捧读一本自己喜爱的散文,慢慢咀嚼书中文字跌宕出的滋味,该也是一番不错的美事,眼前仿佛一幅巨大的流动水墨画卷,所有的荣辱得失在这浩淼云雾前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有时人生就像在这大雾中行走,急于找到方向,却忽略了沿途的美景。急于驻足欣赏,却又被风无奈地吹走,或许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要不哪还有跌宕起伏的味道可言。
小城虽小,却省去了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烦恼,没有了行人匆匆的脚步与车辆焦躁的鸣笛,真是一段难得的闲适,我甚至可以停下,静静看一棵树,如何从春叶繁华歌唱到木叶凋萎。可以静听一只蝉鸣叫从日出到黄昏,也可以在河边,手握鱼竿静心垂钓。小城的秋天是母亲温柔的摇篮曲,静谧而安逸,让每个习惯漂泊的游子也喜欢上了安居。再没有“朝闻游子唱离歌”的凄楚,也没有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伤,而更多透露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这或许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晚安,小城,晚安,静秋。晚安,我之故乡。
诗蝉2015年8月作于故乡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