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乜辛然73、度量衡
作者:苏诚忠  发布日期:2015-02-10 19:06:50  浏览次数:1815
分享到:

乜辛然没想到有人说出这样的话,他问说话的人,“请问阁下是、、、?”

“在下,挚虞(250年―311年,今年49岁),挚仲洽。”

乜辛然立刻记起来了,一个食古不化的学究。不过,人倒十分可靠。乜辛然在电脑上检索二十四友的时候,知道这么个人;虽然他不在二十四友之列。当年有人挖到一把古尺,一位尚书上奏:“现在的尺子比古尺长,应以古尺为正。”潘岳(潘安)认为今尺习用已久,不应再改变。即使改变也要逐渐过渡。挚虞反驳道:“古代的圣人有感于天下的精微而比拟它的形貌,模写事物制作器具,(注意,真理与感觉是有差异的)以供给时用。所以《易》卦立数取奇数于天,偶数于地,使算数之纲纪正;按律计算分寸,来确定长短度数。它的制作有法则,所以使用就有诚信。考核效法天地,则天地之情就无所隐藏;标准以日月星辰为正,则天象之谬无所容纳;施用到金石音律方面,则音韵和谐;放置到规矩尺寸方面,则器用合宜。根本的原则不错则万物都正确。如果,根本的原则有差错,万事就都会谬误。现在的尺子比古尺几乎长了半寸,乐府官使用它,则不合于音律;史官用它,则历象无法测定;医官用它,则穴位就乖错。这三类,是度量产生的原因,得失所取信的东西,都是互相牵掣而不能随便通融的,所以应当改今制而从古制。唐尧、虞舜的典制中,度量衡律吕齐同。孔子的训教中,恭谨地权衡审度。现在两尺一齐用,不能叫做同一;知道错误而实行,不能叫做谨慎。不同一、不谨慎,就叫做谬误之法,不是统一万物发扬典法并把最好法则示人的办法。”

其实,在考虑选用什么制的问题上,一般应选择后来的制。因为原先的制只考虑了局部,而后来的制考虑了全局。比如当今的英制与公制(法国制)公制考虑了十进位问题,这使很多计算更加方便,因为公制出现的晚,考虑问题多。再比如,公制的原始单位是米,原来用铂作为标准,后来发现依然有误,于是采用光波计算。当然选用什么制度还要有充分理据。但绝对不是越古越好。尤其不能依赖古代某位圣人的感觉。否则社会就无法进步了。即使是古制也是从无到有出现的。如果当初就一成不变,那么本来就不该有度量衡。

挚虞与潘岳当年在晋武帝面前辩论的时候,双方都坚持人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是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如今,听到乜辛然说眼睛,耳朵是靠不住的器官,早就有点坐不住了,但是,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辩驳。而挚虞只等到现在才有机会插话。

乜辛然说,“久仰先生大名,谢谢先生能够理解。”然后,他把目光转向大家,“下面我要说的是,如果根据某种规律,我们得到两组连续的数字,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画出这种规律的图形来。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美妙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数学家。虽然一贫如洗,但是,他只要能够活命,每天就推演如何用数字来画画。有一次,一位乔装打扮的公主发现了在石板上用数字画画的数学家。开始,她不懂他在干什么,为什么一个简单的笔画,他却用那么麻烦的方法计算?但是,当数学家告诉了她这个秘密以后,她也疯狂地爱上了用数字连接的画。不久,公主爱上了数学家。当然,公主的父亲,国王对此坚决反对。他派人将数学家抓来,准备处死。公主坚决反对,并以死要挟国王。数学家死不死对国王无所谓,但是,如果公主是这样死了,对国王的颜面却是极大的讽刺。于是,国王将数学家驱逐,让他永远不得再见公主。数学家离开了这个国度,不过,他依然怀念公主。他一连给公主写了十二封信。当然,都被国王扣下了。后来数学家死了,信也就中断了。不久,国王也死了,新的国王就是公主的哥哥非常同情自己的妹妹,就将这些信交给了公主。公主发现所有的信都被父王打开过。当然,她的哥哥也看过这些信。他问公主,最后一封信写的是什么,为什么那么短的几个符号却没人能够看得懂?公主看过后就哭了。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