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半部家史
作者:张奥列  发布日期:2013-09-15 02:00:00  浏览次数:2680
分享到:
       父亲寄来了他写的张家小史,要我一读。对于家史,我一无所知,不仅家乡的村名、祖宗祠堂我不知,连祖父母什么模样,叫什么名字我也一概不知,更不要说回乡祭祖了。所以我这个客家人,连客家话都不会说。可能父亲怕我丢根忘祖,所以搁笔多年之后,于86岁高龄挥笔写下了洋洋洒洒几万字的家史,好让我认祖归宗。
       听说以前张家是有本族谱的,父亲小时候还见过,但改换国号后,就不知所踪了。说实在,父亲现在写的这部家史,读来新鲜,也感触良多。从光绪年间至民国期间,甚至上溯到唐代宰相诗人张九龄,下延至土改、反右、经济困难时期,张家族人的生死荣辱,我都是头一次听说。其实,张家族人无非就是读书、耕田、从军、出洋、打工、为官几类型,这都是那个年代国民的普遍生存状况,为什么多年来父母就讳莫如深一点都不向我透露?只因为张家有族人与乡人罗卓英(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广东省政府主席)沾点边,多人从军,戴上“国”字黑帽?只因为祖家被乱划成份挨斗(村支书一手遮天)致祖母含冤自绝?也许是父母怕子女蒙上心理阴影,影响成长吧。当年确是红与黑泾渭分明,甚至无视伦理人情,但今天,“国”字号的回乡探亲、投资已大受欢迎,张家族人少将的还被当地立碑上照。现在看来,蒙上心理阴影的正是父辈们,他们在那种面对事实而无言(不能言、不敢言)的环境下生活了几十年,真不容易。
       我是九十年代移居澳洲后,才知道还有两个叔叔在台湾的。我去台北探望他们,发现两岸的兄弟很相像,不仅是相貌,而且心态也相似。在财政部和外交部任职的两位叔叔,说话小心翼翼,见我要拍照寄回大陆,还告诫要小心(时值两岸导弹互对,箭在弦上),也许怕影响两岸兄弟的仕途吧。我一说到“蒋介石”,他们马上接口“先总统”。他们还反复追问,你爸爸真的进了共产党?他们很难相信,当年一盏油灯下夜读的几兄弟,从未脸红争执过,怎么会“对抗”呢?大家都已各有家少,几十年了却未能兄弟相聚。当时大家都在官场,不能互访,现在两岸早已解冻,但都是老人了,经不起飞机旅途颠簸,所以兄弟们也只能隔岸遥望,电话里祝福。
       有意思的是,我的英文姓是中国拼音Zhang, 台湾两个叔叔却是Chang,而香港大伯则姓Cheung,这个不同拼法,令我在澳洲经常碰到姓氏的麻烦。同一个张家,在两岸三地就变成三个姓,这恐怕是洋人没法搞明白的。政治分野,导致了社会分离、文化疏离,这又是华夏子孙所没料到的。我们常说,“创造历史”,而且说得轻松,说得豪气。但正视历史,还原历史,同样需要勇气,而且并不轻松。面对历史,惟有尊重,才能正视,才能还原,才能延续。父亲写家史,就是想还原张家,延续亲情,也让后人有根可寻,有据可依吧。
       父亲说,他只是写了上半部家史,台湾兄弟的情况他不大清楚,下半部应该由他们去续写,合二为一,才是完整的家史。两岸缓和,兄弟相念,正是修订家史的好时机,不知能否如愿,我期待。

上一篇:顺 应


评论专区

12342014-11-20发表
可以這樣說,大陸沒有一部族譜能如實正確記錄近代當代史枓
12342014-11-20发表
寫族譜,實際是寫歷史,在還沒有民主自由的今天,大陸所有新編續編的族譜都不真實........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