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悉尼生活散记——异国他乡过中秋
作者:秦景棉  发布日期:2015-10-01 09:43:12  浏览次数:2615
分享到:

年年中秋月儿圆,此时更把亲朋念,身在悉尼心在京,遥发微信互问安。

    来到悉尼才发现, 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很差的。可以说,我 是一个不会调剂生活的人,敏感而又多愁善感的性格,导致自己时常 忽视 身边的快乐,而把一些烦恼放在 心里 思来想去, 反复咀嚼。因此,越发感觉到,人的一生,苦多于甜,烦恼多于欢乐,具体表现在我身上,那便是, 双眉紧锁多余喜笑颜开。

     今年中秋节前夕,我到家附近的海边,参加了一个家 · 澳中秋大型聚会 活动 ,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时光。我舒眉展眼,面带微笑,为大家献上 一段《梅花引》舞蹈,得到不少人的喜欢。

     草坪上,亭子下,烤炉旁,聚集着不少华人和老外,大家品尝月饼,结交新朋友,谈笑风生, 恰似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不少年轻人携同父母、亲朋好友 提前 赶来了,不少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带着孙子孙女赶来了,不少家庭带来了自己的家乡菜同大家分享。聚会中,组织者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比如,介绍新移民来澳经历,定居澳洲生活信息,趣味娱乐活动,有奖问答,BBQ, 麻将, 月饼,最后,还演出了文艺节目。

     在聚会中,有幸认识了组织者jing,她是一位年轻人,也是一位独生子女。简单聊过几句,得知她组织这项活动的初衷 ,颇有好感 ,由此,对她这样的年轻人,心存感激和敬意

     在此之前,曾 接触过一些来 儿女照看孩子的老年人,他们来 ,离开了家,离开了朋友圈子,语言不通,环境生疏,整天看孩子,做家务, 失去许多原本属于自己 的生活内容 虽为父母,实则保姆。 如果 国内, 他们除了 帮子女带孩子外, 还可以做很多其它的事情。 而到了澳洲,他们的生活变得单调了,乏味了。这些人 当中,有多次来澳帮忙的,也有 初来乍到 的,不少人 来后,感到 寂寞 无聊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地为子女做着奉献。 有人说, 现在身体 还行 ,来帮 帮子女 ,等老了不能 干事 了, 主动去住养老院 ,绝不给儿女添麻烦 还有的人说, 我们这一代人命苦, 正长身体,遇挨饿;正在上学,遇停课;年龄不大,遇下乡;回城以后,遇待业;该结婚了,提倡晚婚;该生育了,只让要一个。再后来,企业不景气,遇下岗……千辛万苦把孩子培养成才了,他们像羽毛丰满的小鸟一样,扑棱一下,展翅高飞了。我们只有这一棵独苗苗,只好抛家舍业,跟到国外,为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照看下一代。这些人当中,有人伤感地声称,他们 是孝敬父母的最后一代人,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人。 这些 听起来 悲观 了点儿,却 也道出了一部分做父母的心声。是啊,一代独生子女被父母等亲人照顾惯了,不懂得 关心 别人 。做父母的, 只管 无私 奉献 不图 儿女 回报 。他们大多数人选择, 日后 年龄大 了, 行动不方便了, 就进养老院,绝不拖累子女。 由此可见,他们是一代颇能吃苦耐劳做奉献的人。

     认识了 jing 一样的独生子女 感觉到他们这一代人, 不断 成长,进步, 提高,成熟, 他们当中不乏优秀者 ,不乏充满爱心者 比如像 jin g ,她 觉得, 在一个新的国家重新开始 生活, 确实不是一 容易的 事情。因此,他们 倡导子女 孝敬父 母,要为来澳的人营造一种温馨的环境和氛围。 jing 介绍说, · 是针对澳洲新移民 以及 来澳探亲访友的人而发起的。 这些人来到 澳洲后 遇到很多挑战,比如语言障碍,环境 生疏 ,不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 jing 希望通过家∙澳,使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得到一站式的信息(包括支持,权益和资源),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在澳洲 安居乐业。在这里,他们可以挖掘自己的潜能,制定 工作计划, 参加 志愿者 服务和 社会 公益性活动 家·澳将进一步 组织 形式多样的 活动,关心 来澳洲生活 的一批人,为他们提供方便和服务,使来澳的这些人尽快融入澳洲,结交新朋友,过上属于自己的舒心日子。

     也算是以实际行动支持 家·澳 的工作吧,我 非常认真地做了准备,在不怎么平整,远远比不上舞台效果的草坪上, 为大家表演了一段舞蹈《梅花引》 。优美的乐曲可以愉悦心情,陶冶大家的情操。

    假如日后再组织类似的活动,我愿继续奉献,献上欢快优雅的文艺节目,使新老移民和来澳探亲访友的人,生活能够丰富一些,日子过得舒心愉快一些。


上一篇:婵娟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