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古堡」與「慈湖」
當年帶著大兒子遊覽﹐才四歲的他不解偉人豐功偉跡﹐竟在其高聳彫像前擺盡Pose當小模特﹐盡顯無知童真﹗猶記朋友曾介紹說:安平古堡最早建于1624年,是台灣地区最古老的城堡﹑鄭氏王朝三代宅第﹐也是荷兰人统治台灣的中枢。一些外國文書就曾稱鄭成功為「臺灣王- The King of Tyawan (Taiwan)」﹐又因明朝時南京被稱為江寧府,台灣位於南京東面,故有「東寧王國」之稱。東寧王國雖國運不昌,可是鄭成功美名卻深植民心﹑印像深刻﹗
百度網載﹕1674年臺灣已是獨立小王國。當時鄭成功曾兩次給荷蘭大員長官揆一寫信,表示「台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 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可是被拒。 後來他擊敗荷蘭人在安平建立臺灣第一個漢人政權﹐並以詩明志﹕「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士,茹苦间关不忍离」表示他堅決留台开发宝岛的决心。
早聞台灣以「成功」為校名的大﹑中﹑小學共有十多所﹐足見台灣民眾對鄭成功敬仰之情﹔如今「鄭成功文化節」更成為台南市獨特節慶。年前﹐台灣郵政局曾發行鄭成功收复台灣三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其中一枚命名「閩海雄風」的郵票就是繪畫當年臺灣王率領艦隊與武裝商船乘風破浪﹐耀武揚威於福建沿海一帶﹐並對抗荷蘭人的威風模樣﹐給人印像鮮明﹗
細觀安平古堡建筑纯用红砖瓦﹐不難想像﹐橘色夕陽余暉下漫步於鬱鬱蔥蔥綠蔭中﹐發思古幽情﹐憑吊古堡旁那座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啡白間石雕像﹔與落日相辉映將是何等壯麗﹖難怪台灣八景之一就是「安平夕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