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重读李存信《毛时代最后一个舞者》有感
作者:吕顺  发布日期:2010-04-11 02:00:00  浏览次数:6963
分享到:
记得2007年在墨尔本着名国家艺术博物馆礼堂,举办李存信英文原著《毛时代最后一个舞者》中文版《舞遍全球》新书发布会上,我见到了新朋友李存信和老朋友王晓雨。当我拥有中英文两种版本对照阅读时,我感到自己是个幸运的读者,这对我一个英文吃力的读者来说不仅是解了阅读的燃眉之急,而且更重要的是给我与子女搭建了探讨原著的语言桥梁。
虽然两本书标题和封面不一样,但是王晓雨翻译的中文版《舞遍全球》既忠实于原作又贴近中文读者的思维和习惯,因此翻译是成功的。几年过来这两本书仍然摆在床头,总是方便我慢慢品位。那种古人读书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感觉时时缠绕在心头。
李存信说:写作出版这本书给他的最大的回报是他的故事激励、鼓舞了很多人,给了他们希望和勇气。读李存信的原著和中文版译作,让人赞叹是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凝聚成文字的魄力,汹涌澎湃地一泻千里。李存信爱妻子、爱家人、爱芭蕾舞、爱自由,是普天下最美好的向往;是冲破迷雾奔向光明的选择,是向人们展示;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架起的一道美丽的彩虹。
李存信的自传作品2003年9月8日, Mao's Last Dancer (毛时代最后一个舞者)首次在澳大利亚出版,并连续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一直位居澳大利亚10大畅销书排名榜,在澳大利亚和西方世界引起巨大轰动,连续五十六周登上澳洲的畅销书榜,并在2004年10月获尼尔森图书奖,仅在澳洲发行量就超过四十万册,平均每50人买过一本书,该书还获得澳大利亚最佳年度图书奖,在美国获得Christopher 奖,并入围全美国自传作品奖提名。到目前该书已再版45次,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20多个国家发行。而根据这本自传改编的同名电影 's Last Dancer 澳大利亚导演Bruce Beresford搬上银幕;2009年10月1 日影片在澳大利亚首映,由于影片深受欢迎,至今仍在澳大利亚上映。
就全世界华人艺术家来讲,李存信的人生最富偶然性、戏剧性,更富引人入胜的传奇色彩。
1961年,李存信出生于中国山东青岛的一个穷困的家庭。他们家有兄弟七人,他是老六。他们每天吃的都是地瓜干,兄弟几个人挤在一张床上。在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寒冷冬天,李存信的生活突然有了改变。毛泽东的夫人 江青 派人来为 北京舞蹈学院 挑选学习 芭蕾舞 的学生。他们选中了一名女孩,但是并没有注意到包裹在厚厚的棉衣里的李存信。就在那些人要离开的一刻,李存信的老师突然拍了拍最后离开的那个人的肩膀,指着李存信问:“你看这个怎么样?”来人有些不耐烦地把李存信也带去测试。他们让李存信脱去衣服,把身体的每一寸都量了量,测试了他身体的弹性,最后把他腿的肌肉都拉伤了。这个穷苦的孩子本能地知道他们会改变他的生活,他没有叫疼。这个没有叫疼的孩子,成了北京舞蹈学院里四十四个孩子中的一个。在那儿,他接受了七年的前苏联式的艰苦的芭蕾舞蹈训练。在舞蹈学院的最初两年,李存信说,他不知道什么是芭蕾也不喜欢芭蕾,是班上最差的几个学生之一。后来,新的芭蕾舞老师发现了他,李存信也从此喜欢上了芭蕾。
    为了提高自己的弹跳能力,李存信在腿上绑着沙袋,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开始跳楼梯。晚上在大家都睡着的时候,他在黑呼呼的教室里点燃一支蜡烛,在黑暗中旋转。最后,在毕业那年,他成为全校最好的学生之一。
1979年,也就是李存信十八岁的那年,美国一个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其中就有 休斯顿芭蕾舞团 的艺术指导本·斯蒂文森。李存信获得了斯蒂文森给中国舞蹈学院来美国学习的奖学金。因为有当时的芭蕾舞团董事会成员芭芭拉·布什的关照,他们很快得到了护照和签证。不会说一句英语的李存信,在经过两天的英语突击培训后,踏上了美国国土。
1981年,李存信第二次去美国学习、表演,他与伊丽莎白相恋。归国的日期到了,因为不忍离开爱人,因为向往美国自由的艺术氛围,李存信痛下决心留在美国。他同年仅18岁的美国恋人迅速结婚,然后要求在美国定居。休斯敦芭蕾舞团希望李存信能向中国驻美机构解释清这件事。在妻子、律师和芭蕾舞团艺术指导的陪同下,李存信进入了中国驻休斯敦领事馆,在领事馆被扣。李存信的“叛逃”行为惊动了中美两国政府最高层,当时的美国总统理根、副总统布什都亲自过问此事。经过两国政府协商,李存信在被扣押21小时之后,被准许留在美国。此后,李存信在休斯敦芭蕾舞团担任主演。
李存信在休斯敦芭蕾舞团工作了16年,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芭蕾舞演员之一。他被世界上一些顶级芭蕾舞团聘请为客座演员;他曾在三项国际芭蕾舞大赛中获得两次银奖、一次铜奖。他还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十大优秀芭蕾舞演员之一。
一次在伦敦表演时,李存信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芭蕾舞演员Mary McKendry Mary是澳大利亚人。1987年,两人在美国结婚。90年代中旬,他们移居墨尔本。
34岁的年龄上,李存信就开始为今后的转行做筹划。他可以驾轻就熟去做芭蕾舞老师,但是要让家庭维持一个较好的生活水平,要让孩子们接受优质的教育,要帮助山东的父母、兄弟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必须要做更有收益的工作。于是,李存信选择了学习财会和金融。1997年,他参加了澳大利亚证券学院(Australian Securities Institute)的远程学习,一边工作、一边读书。
在从芭蕾舞生涯向股票经纪人的两年过渡期间,李存信 每天早上5点起床练功,8点赶到证券交易所做股票经纪人工作。中午之后,是他参加排练和演出的时间。对一个从小沉浸在芭蕾舞世界的人来说,股票、金融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学习的障碍无疑是巨大的。
然而,李存信终于成为一个成功的经纪人。他目前在澳大利亚一家证券公司担任高级经理。这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一家证券公司。李存信商业上的成功像他在芭蕾舞艺术上的成功一样,令人震惊、称奇。这些年来,他不断地被金融公司、公关公司以及包括IBM公司在内的国际知名公司邀请到世界各地演讲,介绍自己事业成功的经验。
认识李存信以后我和他做过谈话,从中我醒悟:我所以如此钟爱读他的书,其实是源自他的人品,是源自他对爱的理解。爱情是关不住的,爱情是一团火,燃烧的激情充满了进取的力量,无论在恶劣条件下被禁锢多久,无论遭受怎样的波折关卡,怎样的人为限制,只要让他们看到那一线光明,追求爱情的渴望就无所畏惧。
李存信说:他当年决定留在美国,首要是为了爱情。这是他的初恋,想到返回中国后可能永远再同恋人相见,这让他无法忍受。其次,是为了在芭蕾舞艺术上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休斯敦芭蕾舞团有着世界一流的演员、编舞、音乐家,能与他们合作演出,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事。再者,休斯敦芭蕾舞团每年能上演五、六场新剧目,一年演出的剧目相当于中国五、六年演出的总合。而那时的中国,主要还是在跳红色芭蕾舞。
李存信说:最崇敬的人物是纳尔逊·曼德拉。曼德拉性格坚强、信念坚定、有宽广的视野、无私的胸怀、巨大的勇气、还有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这些都深深激励着他。
李存信说:在美国进一步地领悟到了芭蕾舞的境界,懂得艺术和个体的自由表达。他说:“搞艺术的人如果没有100%的创作自由,很难有艺术的成功。”
芭蕾舞演员的艺术生命很短,留在美国,无疑有更多的艺术发展机会。为了爱情,为了追求倾注了全身心热情的芭蕾舞事业,李存信付出了巨大代价。
 
李存信说:有一次他是在演出开演前才知道父母已到美国,就要来看他的演出,他当时激动的心情难于言表。在老布什夫妇的帮助下,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农村的李存信父母生平第一坐火车、坐飞机、第一出国、第一次进剧院、第一次观看芭蕾舞演出、第一次看自己儿子的表演。由于飞机晚点,李存信的父母无法在演出开始前赶到剧院,剧院方面破天荒地延迟演出。由于李存信的故事当时在休斯敦广为人知,当李存信的父母颤巍巍地走进剧场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李存信对父母有着深厚的感情。在Mao’s Last Dancer 这部自传中,每每提到父亲或母亲时,李存信使用的是“Die(爹)”、“(Niang)娘”这样的汉语拼音,而没有用相应的英文单词。谈到这一点时,李存信解释说:“这样写让我感到亲切,从小我就是称呼父母为‘爹’、‘娘’,现在还是这样。”他的话让我理解,他唯一的安慰是每天晚上钻进母亲为他缝制的棉被,闻着残留的家乡气味,忍不住的流泪抽泣。他想念家乡的一切,甚至包括那拥挤的炕和兄弟们的臭脚丫子味。
李存信说:证券公司的主要工作和芭蕾舞无关,但我仍然会练功,有时还会出去教舞蹈课,或者给舞蹈比赛做评委。毕竟芭蕾舞对我的影响巨大,舞蹈生涯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时光,我的青春、爱和激情都投在里面。我仍然对世界芭蕾舞界的动态与变化保持关注,即使我老了,对芭蕾舞也还是不能忘情。
李存信说:我常常会觉得,生命中有那么多的偶然,也有更多的必然。偶然因素会给我们创造一些机会和条件,就如同一个人帮我们打开一扇门,但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走到下一条路要如何继续,就要自己去选择去努力。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当时也许不起眼的一个偶然事件,如果你能珍惜,也许就会带给你的人生非常大的改变。我注意到,今天的年轻人往往不太重视这样的偶然,千万不能轻看这样的小机会。这可能与今天这个时代有关,现在的机会很多,人们也就比较麻木。我常跟我的三个孩子说,不要轻视偶然的机会。
  李存信说:一转眼,我在金融界也快十年了。任何事情都一样,万事开头难。最初很辛苦,就依靠我跳芭蕾舞时那种奋斗的精神去工作。在金融领域,如果你是个有心人,随着接触的人和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从业经验越来越丰富,就会越做越顺手。比如股市大跌,我现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像当年那么惊慌。所有的困难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难得的磨砺。
读李存信英文原著《毛时代最后一个舞者》中文版译作《舞遍全球》,再亲自听到李存信的谈话,我不禁感叹李存信的经历是那样的偶然。在他十一岁时,仅仅是一位老师在犹豫中多了一句嘴:“要不让那个孩子也去试试?”如果没有那一问,今天的李存信就完全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李存信是幸运的,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进取的毅力,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他抓住并爆发他的能量,使他成为一个成功的代表人物,并写出如此影响巨大的成功著作。



评论专区

感言2014-11-20发表
是啊,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架起的一道美丽的彩虹。
感言2014-11-20发表
是啊,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架起的一道美丽的彩虹。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