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文化的疲惫
作者:俞瑞门  发布日期:2013-08-27 02:00:00  浏览次数:2898
分享到:

 

 
       常识告诉我们,年青人活力四射,关也关不住。到了年老时,多能自然地明白,养精滋阴,也有妙处。
 
 
 
       历史告诉我们,年青的文化,张力四射,压也压不住。文化悠久时,多半成为前进的阻碍。
       今天的埃及和叙利亚告诉我们,古老的文明,终要面对二十一世纪。年青人想自主前程,文绉绉地向拥权者请愿不遂,再用肢体强化语言,公然挑战熟透已久的文化,拦也拦不住。
       这些说明什么?说明坚守文化,难。坚守年青人的活力,更难。能知难而上,又能集大成者,唯中华古代的孔夫子而已。 
       孔夫子眼观大周天下,纷纷扰扰,离心离德。他再不挺身救救文化,(不是救救孩子),歪风可能吹起毒草,拦也拦不住。少正卯就是个鲜活的例子。诸侯国不乏少正卯似的人,都需要拦住。文力拦不住,就要用武力。甚至血珠溅飞,甚至人身消灭。
      孔夫子想得大。
      坚守文化,总要付出代价。维持稳定,也要多管齐下。
      必须啊必须,教育年青人,不要怕古典难学。今天大量考古,明日尽量复古。
      有那么一点,倒是不必说透。那就是,将来收藏古董的某某人,若看不清文化的疲惫,至少看着合心合意的古典,价值连城连国,会发一声哇,抢着收藏。
       所以,他老人家有教无类,让付了学费的年青人,任由诗书关照,任由礼乐压制,进退有据,上下有礼。若还有心火冒升者,或者活力四射者,也有办法。头冠,镇一下;腰带,束一下。冠带之国,礼仪之邦,年青人先要合礼,再论合理。噤口吧,唯上智下愚不移。
       圣人的气度,神龙莫测,大概是这样吧。   
       今天的埃及和叙利亚,却没有树立高高的穆罕穆德圣像。
       也许阿拉伯人不知,中华树立大大的孔夫子塑像,含有无比的深意。从刘邦到袁世凯,很少有专制者不供奉孔夫子。即便毛泽东批孔,那也是表象,里面还是大一统,还是忠孝服从。对应穆罕穆德的政教合一,更有过之。
       那么深邃的事儿,阿拉伯的年青人纵然知之,也不知如何用啊。  
       可惜法老的墓地,咋也不出声。汉姆拉比法典,锁进博物馆。从北非到西亚,人们遭遇宪政更替大事,引经据典都说不通,还能怎么说。文化的疲惫,竟到了让人想说理也说不成的境况。老老少少只能看着,看年青人奋起,再造新文化,自主的文化,年青的文化,血染的文化。
       惧怕革命的中产者,一边发着颤抖,一边收起小命,是跟着走?还是离境?



评论专区

linmu2014-11-20发表
中国现在道德沦丧,与五四青年打倒孔家店不无关系。
瑞门2014-11-20发表
当年要变世道,卫道者们即用孔孟之道压制,青年们岂能不反孔家店?今日不能变世道,那就自己变自己,沦丧旧的,启动新的。至少不用再念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亦可乎?
瑞门2014-11-20发表
此文正体反做,是我怜惜那儿的中产阶级,前景堪忧啊。林木兄在自由世界,大可勿忧。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