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方友老师生前照片
据小小说作家网报道著名小小说作家孙方友先生,因心脏病复发,于2013年7月26日12时20分不幸逝世,享年63岁。
孙方友,男,1950年生,河南淮阳县新站镇人。1968年毕业于淮阳县第七中学。1978年参加工作,历任淮阳县新站乡文化站站长,淮阳县文联秘书,河南省文化厅干部,《传奇故事》杂志编辑。
获奖小小说作品有:
《捉鳖大王》《小小说选刊》第二届(1987~1988)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女匪》获《小小说选刊》第三届(1989-1990)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泥兴荷花壶》获《小小说选刊》第四届(1991~1992)全国小小说佳作奖
《雅盗》获《小小说选刊》第五届(1993~1994)全国小小说佳作奖
《女票》获《小小说选刊》第八届(1999~2000)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霸王别姬》获《小小说选刊》第九届(2001~2002)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曾获小小说主要荣誉有:
入选“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小小说星座”(2002)
入选“新世纪小小说风云人物榜·金牌作家”(2009)
获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1982-2002)
获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2011)
已出版长篇小说四部,中短篇小说集二十四部,电视剧《鬼谷子》、《工钱》、《衙门口》等近百集,计600多万字。代表作“陈州笔记”系列、和“小镇人物”系列。
作品曾获“飞天奖”、河南省第三届第五届文艺成果特等奖、首届金麻雀奖、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首届吴承恩奖等各种奖励70余次。有近百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捷克、土耳其等文字。
著名作家、评论家关于孙方友:
著名作家野莽:
“中国当代笔记小说之王是孙方友,而陈州则是他奠定文坛地位的基石和他立志此生写尽的地域。这片包公当初匆匆一过的古地,八百年后在孙方友的笔下大放异彩。他以《陈州笔记》、《小镇人物》等一系列新笔记小说饮誉文坛。其删繁就简、别具一格的叙事文体,打开了当代中国文坛一扇精致的窗口,令人能够窥见明末清初旧式文人的为文风习。”
著名评论家白烨:
“孙方友的小说创作,与李锐的‘厚土’系列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所追求和玩味的,实际上都是在营造‘有意味的形式’,也即把内容与形式一体化,追求构思与表达的内在契合。”
著名评论家段崇轩:
“孙方友的系列短篇小说《陈州笔记》、《小镇人物》,由于题材的独特、写法的精妙,被文学界称为新笔记体小说。孙方友在回归小说传统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子。但他并不是一个站在辉煌的传统面前晕头转向的作家,他总是努力学习和借鉴着现代的思想理论、包括西方的思想观念,去表现历史的、现实的、传说的生活,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某种现代性。”
著名作家孙荪:
“‘古有聊斋志异,今有陈州笔记’,时下有人把孙方友和蒲松龄相比较,足见孙方友小说的品味。应该说,孙方友是我国当代笔记体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小镇人物》和《陈州笔记》共有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时代、各种性格命运的数百个人物,全面深刻地表现出作家对世道人心的洞察,对人性人情的体悟,不仅具有当下时代的鲜明、鲜活的特征,而且留下具有历史含量的可以穿越时空的关于人、人情、人性的一些永恒版本。”
著名作家田中禾:
“当主流文坛浮漾着泡沫和垃圾,以强势力量带动着势利的潮流呼啸而过的时候,孙方友守持着沉静的心态,坚持着民间立场,沉醉在家乡的人物和故事里。他讲述的是个体生命对历史的关照,乡土文化对人性的诠释。若干年后,那些轰动一时的宏大叙述湮灭之后,《陈州笔记》将因它的民间性、因它的野史的价值而显现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
著名评论家雷达:
“孙方友的小说写往事、写历史、写民间的传说,有的甚至不辩时代背景,想象力之大胆,是以往这类小说观念不可想象的。”
著名评论家何镇邦:
“孙方友的小说大都写他故乡陈州的风俗和传奇,大都写得很好看,富于传奇色彩,让人回味无穷。”
著名评论家牛玉秋:
“孙方友的小小说留下了很大的艺术空白,这是对读者艺术想象力的尊重,读者对小说的接受就成了一个充满趣味的互动过程。”
著名作家南丁:
“孙方友的小小说,显然得益于中国古典笔记小说,有容量,有咀嚼,极精粹。”
著名作家聂鑫森:
“孙方友的笔记小说小巧玲珑,却有大境界、大气象,如旧体诗词中的绝句与小令,起承转合,摇曳多姿。方友笔下的“陈州”和“小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历史与现实深厚文化的凝结体,山川、风物、人事,都成为一个一个的文化符号而芬芳飘逸,从中可看出作者的博雅胸襟、高明见地、渊深学识,而且涓涓汩汩,自然、隽永,不着痕迹,此为“化”境。‘陈州笔记’确实成了认识和了解中原历史与文化的一把钥匙,你无法估量这种精神层面的传播有多么深远和持久。”
著名诗人蓝蓝:
“孙方友的创作一开始就扎根于民间故事、民间艺术的沃土,几乎从未背离这片深厚的土地。他的作品就像一株天然生长出的植物,携带着“陈州”这片土地的气味、湿润,毫不做作地展现了一个作家对于脚下本土文化的忠实守候。陈州笔记几大卷,犹如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笔墨所到之处,人物、风俗,洋洋洒洒,栩栩如生。仅此一点,在目前国内的作家中,已经屈指可数。”
教授刘海涛:
“孙方友小说中最有力量的就是这样在奇人奇事的叙述中,透露一种民族的精神,折射着一种深刻的历史哲理和人生哲理。”
外海作家关于孙方友
新加坡著名作家青如葱:
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丰盛与否。
泰国中华日报副刊主编梦凌:
走得匆忙,但活得充实,有意义,有价值。
另:多年前,泰国《中华日报》副刊刊发了孙方友老师的两篇小小说作品,记忆犹新。孙方友老师的去世,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