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苦难是伤痕但不是耻辱
作者:林别卓  发布日期:2013-07-24 02:00:00  浏览次数:2871
分享到:
        中国今日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而改革开放是吸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穷则思变、多难兴邦、奋发图强的结果。世界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在学习中国崛起经验的同时总是会特别关注中国人民是怎样从贫与难中走过来的。苦难是伤痕,但不是耻辱。有些中国人把自己国家贫穷多难的经历当作耻辱来嘲笑,其态度是不正确的。
        有一篇题目叫做<说“玩”种种>(作者王亚法,2013年7月18日大洋时报)的文章如此说:“上中学时,正是发育年龄,自然灾害来了,我们这辈‘长在红旗下,泡在糖水里’的祖国的花朵,饿得眼睛发花。这时老师叫我们培养小球藻,说那劳什子的东西有营养,能充饥。于是同学们每人捧着一个大口瓶子,看着一群游动的绿色藻类,望瓶子充饥。个别家境贫困的不良同学,结伴去食品店偷窃充饥。至今悟来,这个政权是否在逼良为盗,当今社会偷窃成风,是否是当初种下的因子?”
       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的错误,曾经导致中国大陆1959年至1961年出现了较大面积的饥荒,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然而更重要的事实是:党和政府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上下级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节食,普通老百姓勒紧裤带,想方设法度过难关,着重保护少年儿童免于挨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效的一次抗灾救灾活动,为以后历次的抗灾救灾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同多次灾难作斗争当中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一个个难关的,并被中国人民所认识和拥护的。
       在王先生的文章里头就有这方面的反映。“老师叫我们培养小球藻,说那劳什子的东西有营养,能充饥。”这说明了当时的抗灾工作都做到学校里去了,并且与课堂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了。绿球藻细胞含有十分丰富的蛋白质,是生产植物性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绿球藻1890年被荷兰微生物学者拜林克发现于河流湖泊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解决粮荒而首先大批培养试验,1959年日本开始大量培养并制成食品销售,目前已经是极受欢迎的绿色食品。50多年前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就懂得用生物科学知识战胜饥饿了,这是很“酷”很了不起的一件事。王先生说“长在红旗下的祖国的花朵饿得眼睛发花”,“看着一群游动的绿色藻类,望瓶子充饥”。绿球藻能充饥,是科学,是事实,并不是“望瓶子充饥”,又何来“逼良为盗”呢?作为亲历者的王先生真的不应该如此冷嘲热讽之。
       看来,爱以饥荒为话题写讽刺新中国的文章,是一些人的共同喜好,不止王先生一篇。另有一篇题目叫做<一个叫我笑不出来的笑话>(作者洪丕柱,2012年7月8日澳华文学网)的文章,嘲笑的是当时作者就读的上海某大学的“出饭率”。
       什么是出饭率呢?据作者介绍,“当时的上海要算是中国各大城市供应最好的城市了,每个月每人能配给5市两(250克)食油、一斤半猪肉(当时的猪都像瘦身模特)和30斤定粮,包括面粉。当时党委书记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亲自下厨房去抓出饭率。出饭率就是一斤米经过蒸或煮能够产生几斤饭。党委书记必需同厨房的大师傅们一起研究同样数量的米,怎样的煮法(是否先用水浸泡、然后放多少水、什么时候加水等等)能够煮出更多的饭,让大家吃饱。出饭率最高的师傅居然能够评上劳动模范。”这段话把我弄糊涂了,不知道洪先生是揭露上海饥荒的黑暗内幕呢,还是炫耀上海抗灾工作的成绩。但不管怎样,粮、油、猪肉、面包每月定量供应到每个市民,只有新社会才能做得到,而旧社会是想都不敢想的。在旧中国,一到饥荒之年,老百姓扒树皮,挖树根,卖儿卖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惨不忍闻。两种社会两重天啊!先不管“出饭率”对不对,都要感谢洪先生为我们记录下了当时党和国家千方百计不让人民挨饿的真实历史,重重地扫了那些抹黑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人一把响亮的耳光。
       不过,洪先生为什么要讥笑出饭率呢?原来他认为出饭率违反了“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科学道理。他如此说:“一斤米能够产生的能量就这么些,其中的营养就这么些,同能煮出多少斤饭无关。可是从党委书记到教授,都装模作样、一本正经地花大量时间研究出饭率问题。中国人是世界上平均智商最高的民族之一,可是他们的智商当时却用来企图打破宇宙基本定律,要发现物质和能量可以无中生有。”其实是他自己弄错了概念。物质的质变和量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质量的守恒和能量的守恒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食物的热量和人感官上的温饱感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斤米就是一斤米的物质,不能煮出两斤米来没错,但是一斤米加上水,物质的量增多了,再加上蒸煮时火候控制得当,煮出超出一斤的饭是可以做到的。好比蒸馒头,同量的面团可以蒸出大小不一的馒头来,大的吃下去就比小的有饱和感,味道也好,所以蒸出大馒头是一门技术活。就是时至今日人们也仍然在研发那种量少而能消除饥饿感的健康食品。抓出饭率,在当时为了吃饱肚子的特殊意义上是符合科学的,无可非议的,是一个创举,怎么能说是“企图打破宇宙基本定律,要发现物质和能量可以无中生有”呢?洪先生是把人感官上的饱饿同物质质量上的多少搞混杂了,张冠李戴了,结果反倒是自己闹出笑话来了。
       在全世界人民对中国崛起的赞叹和夸奖面前,国人是扬眉吐气还是愁眉苦脸?是昂首挺胸还是垂头丧气?是憧憬未来还是悲情过去?是将曾经的苦难视为光荣的“挂彩”还是当作心头之恨而耿耿于怀?分水岭就在此之间矣。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