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流泪的月亮
作者:邱俊伟  发布日期:2012-11-19 02:00:00  浏览次数:3956
分享到:
     前年,我有幸认识了一位比我年长许多的仁兄。他的口才好,人生阅历也丰富,言谈举止间,让我生出一种“相见恨晚”“一见如故”的感觉。  
    平心而论,我自认为我对人一贯还是能坦诚相待的,遇到投缘的,我也会“掏心掏肺”“肝胆相照”。但是这位兄台,他巧妙地利用了我的真诚和善良,欺骗了我的钱财,又给我惹来了一身官司。  
    钱财数目不少,我却并没心疼,官司虽然麻烦,终究也会过去。我不解的是,我用真心诚意换来的怎么是虚情假意?人和人之间为什么要如此狡诈?  
    家人抱怨我太天真,朋友取笑我太幼稚,我唯有苦笑,只能怪自己眼瞎。  
    今年我进入一个文学网站,网站里很热闹,都是爱好文学的作者和作家。有的文字写得洒脱飘逸,如行云流水;有的细节描述惟妙惟肖,人物呼之欲出。我在阅读的同时,也受到一些感悟和启发,确实受益匪浅。  
    好景不长,论坛里X和Y发生了争执。开始只不过是抱怨和指责,后来发展成谩骂与揭短。他们俩本来是好友,两人的文字都写得好,字里行间,指桑骂槐,犀利而泼辣,但不带一个脏字,颇具鲁迅的文风。 
    他们俩都是我的文友,我实在看不过去,就在论坛里给他们俩每人五十大板。我没有偏袒任何一方,我大意是说,有这些时间不如去多写点文字,何必这样唇枪舌剑,无聊透顶又伤感情。  
    论坛里另一个好友Z告诉我:“文人相轻,大家都在看,不说话,你偏偏要去多事,这种争吵不要参与进去。”  
    没过多久,另一个文友W站到了X这边,一起攻击Y。W让我也去指责Y,我说我不愿意参与,我更相信不会是一方有错,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W愤然离去  
    长话短说。我本来是一番好意,虽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最后我失去了X和W两位文友,那个Y也怪我没有帮他,从此对我逐渐冷淡。这时候Z过来说:“怎么样?你如果开始就冷眼旁观,别人也不会怪你,你好心去劝架,现在倒好,他们都没领你的情!你太书生气了。”  
    我一直认为,喜欢文字的作者或作家,应该都是具有很高的素质和良好的人品的。这件事着实让我吃惊,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浅薄。  
    几天后,那位好友Z看我闷闷不乐,在网上劝慰我:“你看现在好心有几个好报的?老人自己摔倒,别人帮忙扶起来,反遭诬陷,这种事经常发生。上次网上说的,有人落水,一位好心青年去救,人被救上来,救人者却溺亡,被救者一声不吭,扬长而去。”  
    我打断他,问道:“那人类的良知呢?”  
    “早被狗吃了。”好友Z冷冷地回答。  
    我一下子无语了。好友继续“教育”我:“生意场上的各种暗算手段,你还没领教过了。官场上的卑鄙无耻,你更想也想不到。”  
    我确实得承认,社会上一些怪现象在悄然成风。网络上纷纷扬扬的一些明星绯闻艳照,有的分明是道听途说,可是不料竟会有那么多人指手画脚、说东道西、品头论足,在津津有味之余还大作温文尔雅的“君子”模样,俨然是一群围着垃圾乱飞的嗡嗡蚊蝇。 
    我想,我们中国人对于看热闹,是有着十足的嗜好和兴趣的,倘若马路上有车辆相撞,或者高处有人跳楼,围观者很快就能阻断交通。清闲无聊的人实在太多。  
    我们中国人还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我们在坊间时常听到某某人在高谈阔论:“我们家的亲戚是某某局的一把手,逢年过节,那送礼的简直就是要排队,油水大着呢!连我们都跟着沾光。”听着的人多半会伸长脖子,圆睁的双眼绽放着艳羡的光,只差没从嘴角流出两道口水来。  
    利用职务之便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的行径本应是为人们所不齿的,然而在现代的中国,人们竟然能心照不宣、司空见惯,并且如此的正大光明、冠冕堂皇,称为“潜规则”,实在是时代的倒退。只可惜张子善、刘子厚生得稍微早了一些,他们如在天有灵的话,也必会痛哭失声,自叹不如,连称“后生可畏”了。  
    据说,中国有钱人对奢侈品的消费,连西方国家的亿万富翁都目瞪口呆。内地官员去境外赌场一掷千金的豪爽,让那些说中国贫穷落后的人瞬间张口结舌。 
    没有人会去留意在偏僻的农村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没有人会去关心在漆黑的煤矿里随时随地都可能死掉的矿工,当然更不会有人去留意在某个城市的立交桥下那些以捡破烂为生的人们。  
    原来,所谓的三餐不保、露宿街头,所谓的花天酒地、声色犬马,都是每个人自己的事。真不曾料到,现代人的冷漠居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说一富婆,带着自己的儿子,驾着豪华车子去林间游玩,时节是寒冬,车内开着暖气,外面正飘着雪花。远处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光着脚,正拖着一捆树枝在雪地里艰难行走。车子里的孩子一脸的困惑问富婆:“妈妈,外面好象很冷,那个孩子怎么不穿鞋呀?”  
   浑身珠光宝气的女人一边用纸巾擦拭孩子额头的汗,一边对着车窗外轻蔑的一笑,说:“儿子,他们这样习惯了。” 
   整个社会真的象极了森林,有人在森林里嬉笑,有人冻死在森林的边缘。 
   月亮因为固守着一份清醒,于是便一直伤痛着,流着泪水慢慢老去。
  
2012年11月19日于TURKS & CAICOS ISLANDS

上一篇:缘分


评论专区

进生2014-11-20发表
再补一句:对Z的劝慰,最好别听。因为要是听Z他的人多了,世上的W怕动刀子的心都会有。
进生2014-11-20发表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的是一种虚怀若谷善于主动学习的态度,并非是有瘾要找人叩头。对Xywz(并非文学网站才有),若有感悟和受益,先得肯定是自己能从人群中学习,角度是自己的,要点与感悟也是自己提炼的,至于那“三人”,无需先入为主地就同某种自己喜欢的质地联系起来。这同做学生时选的课程认的老师是两码事。   X和Y会发生争执,这同“好景不好景”不相关。读两人相斗的文字,通常是该取坐在戏院里看戏的心态,也就是欣赏加消遣的态度。若“看不过去”,那就得弄明白是哪里看不过去,若觉得“无聊”,得清楚这是自己的感觉,万不要认为XY就是为着“无聊”在干仗的,倒或许是 “有聊”透顶又能宣泄“感情”才会写出“唇枪舌剑”的文字的。所以“给他们俩每人五十大板”是犯了大忌,这同“偏袒”不“偏袒”风马牛不相干。至于Z的马上同“文人相轻”吊起膀子,那也实际上是“给他们俩每人五十大板”。倒是W的站到了X这边,一起攻击Y。这没有可以指责之处,因为W清晰,也肯定是“看不过去”并有自己的并非“每人五十大板”的调和判断,觉得“有聊”而发声的,也该有具体的细节。但W的非要让他人一起也去指责Y,这就颐指气使,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这不可取。我怀疑楼主真的会失去什么。失去的要么只是自己起先臆造的“XWY”,要么是自己喜欢““给他们俩每人五十大板”的不着边际。却都是好事//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