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斯琴高娃--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作者:谭子艺  发布日期:2012-10-26 02:00:00  浏览次数:3507
分享到:

访谈忆旧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我在广州花城出版社办《影视世界》杂志时,参加影视界的活动较多,曾多次见过著名青年演员斯琴高娃,有时还作过一些简短的交谈,但一直没有适当机会正式采访她,直到1986年底,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和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合拍的历史故事片《成吉思汗》来广州举办首映式,影片的主要演员之一斯琴高娃也随剧组一起来广州与观众见面时,我才决定去采访她,对她的艺术创作生活作了一次比较详细的了解。
       在影视界中,演员历来有本色派和演技派之说,所谓“本色派”(又称本色演员),是指靠着自己天生的身体条件(身材、面貌、语音等),扮演接近自己特点的正面或反面人物(其中又分成多种类型),某演员较适合某种类型人物,便专门扮演这种角色,离开了与他自己类似的条件,就不容易把角色演好,暗礁较多,创造较少。而演技派(又称性格演员)则同样依靠自己天生的身体条件来塑造人物,但具有较高的表演技能,如表情、动作、声音语调等,加上适当的化装打扮,能够扮演多种不同性格的角色,包括正反面人物和历史人物,演什么像什么。显然,性格演员比本色演员的表演技能更高,塑造的人物更具艺术魅力。斯琴高娃就是一位优秀的演技派演员。她生长在蒙族家庭,从小能歌善舞,196516岁时就参加了内蒙古歌舞团,当舞蹈演员和报幕员,随后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习至毕业。197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故事片《归心似箭》,该片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某部连长魏得胜在战斗中经历种种磨难而坚贞不屈,最终回归革命队伍的故事。该片导演李俊选中斯琴高娃扮演女主角齐玉贞,她在救护落难英雄的过程中把与男主角魏得胜(赵尔康饰)逐渐产生爱情的关系表演得自然含蓄、细致入微,通过救护、挑水、送别等场面,深刻地反映了两人真挚的爱情,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于是一炮打响,获得当年中央文化部颁发的“优秀青年创作奖”。
      在此后的六、七年间,斯琴高娃又先后在影片《阿丽玛》、《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再生之地》、《高山下的花环》、《大泽龙蛇》、《驼峰上的爱》等扮演了各种角色,特别是1982年在著名导演凌子风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故事片《骆驼祥子》中扮演女主角虎妞,这是一个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她泼辣、强悍、能干,外貌和行为比较粗俗,处事却很有主见,有心计。斯琴高娃深入研究这个角色,把虎妞演得活灵活现,因而一举夺得中国电影第3届“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第6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双奖的殊荣。1983年,又在香港导演严浩拍摄的故事片《似水流年》中饰演阿珍一角,夺得香港电影第4届金像奖的最佳女演员奖,从此名声大振,在中国影坛上占据着耀眼的地位。那么,当时这位影龄不长,成果颇丰的斯琴高娃,她除了发挥自己演技派的表演技巧,精心塑造她扮演的角色外,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特色呢?当我听她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以后,我觉得那就是她对电影事业怀有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同时艺德高尚,为了拍好影片,她可以不计个人得失,不惜作出种种牺牲。
       比如,在她演过的影片中,有主角,也有配角和客串演出,她从不争当主角,她只有一个标准:角色有戏就行。比如,她演《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夺得最佳女主角桂冠以后,再拍严寄洲导演的《再生之地》时,只客串扮演一个女战犯,戏份很少,但她却很认真地演好了这个角色;在谢晋导演的《高山下的花环》中,她扮演一个农村妇女,也只出现过一阵子;就是当时刚拍成的《成吉思汗》,她扮演成吉思汗的母亲,也是一个配角。但她并不因是配角或戏少而随便应付。她很理解,任何角色都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而只要是人物,就会有性格,有特点,有他的生活经历,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只是在作品中表露出来的人物生活中的一部分,分切出其大大小小的一部分,都应带着他的性格特征,即使只出现一个镜头,就是“这一个”的一部分,细作分析,就必然有他的特点,而不是一个公式化的概念。
        因此,斯琴高娃把她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当作一个艺术形象来对待,刻苦地进行创造,力求真实,从不马虎。比如,她扮演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当诃额伦的丈夫也速该被害之后,部落面临崩溃,出现了众叛亲离的局面,她忍痛含悲,毅然举矛跃马,与叛亲塔尔忽台当众论理。导演考虑到斯琴高娃的安全,打算找替身来演这个镜头,但斯琴高娃为了把角色演得真实,坚持要自己表演纵马飞驰的场面。当时,她骑着烈马飞快地在摄影机前冲过去,人们都赞叹她跑得漂亮,她也觉得这个镜头一定很美。可是,正当她进入角色时,那马越跑越烈,她一手提缰,一手举矛,突然失去控制,从马背上滚了下来,脸部朝地面冲去,不但擦破了皮肉,右脸的肌肉神经也受到了损伤,……谈起这件事,斯琴高娃并没有表示特别遗憾。她说:“为了表演艺术的真实,有时演员就是要付出代价的!”说时,眉宇间还流露出一种自豪的神色。
      另方面,斯琴高娃当时才30多岁,还是一个青年演员,在一般人看来,以她外形漂亮、又已走红的身份,除了必须演主角以外,还应力争扮演年轻貌美、风流俊俏的人物,才能让更多观众喜欢自己。可斯琴高娃没有这样想,她考虑的仍然是只要艺术创作上需要,角色有戏,自己又能胜任的,就去演!所以 ,她不但甘于在很多影片中演配角,而且还乐于扮演外形不美甚至有点丑陋的角色和年龄与自己悬殊很大的中老年人物。比如她在《骆驼祥子》中扮演虎妞,甘心在自己那副整齐的牙齿上装上一对往外冒的虎牙;在《高山下的花环》中,她扮演靳开来的妻子杨改花,腰大腿粗,是个农村大嫂子。这些都不免要演员从自身原有的“美”中作出牺牲,但斯琴高娃演来却甘之如饴。再如在《成吉思汗》中演诃额伦,除了开头是个少妇外,主要篇幅是演这个人物的中老年,特别是演到后来,角色已发展成鬓发飞霜、满脸皱纹、身材龙钟的老太婆了。可是,人们看到,斯琴高娃表演这个角色时,是那样投入,随着角色年龄的增长,她循序渐进地从外形到心态把诃额伦演活了!真是一次艺术的创造,堪称难能可贵!
       听着斯琴高娃的叙述,看着她脸上流露出来的对艺术的一片痴情,想到她在许多影片中的成功表演,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斯琴高娃,她确是深深地爱着她心中的艺术,是一个真正优秀的表演艺术家。
       谈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当时有些报纸报道和议论斯琴高娃“行将息影、远嫁瑞士”,将与一个瑞士籍华人音乐家结婚的问题,我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并没有否认将移民瑞士的打算,但她恳切地表示,希望观众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她的个人私事上。至于息影,她表示绝对不会。她说:“电影是我的生命,只要活着,我还是要拍电影的!”最后,她在送给我的照片上还写了这样一句话:“望广东人民理解我,支持我为我们的电影事业贡献我的一切!”
       后来我从旁了解,才知道斯琴高娃过去曾有过两段婚姻,都因为婚前彼此了解不够,感情基础不牢,所以都离异了。尤其是第2次离婚,因为双方对艺术创造的理解不同,彼此分歧扩大而分手:当凌子风导演选中斯琴高娃扮演《骆驼祥子》的女主角虎妞时,斯琴高娃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角色的创作任务,但她当时的丈夫却认为这个角色很丑陋,要她不要扮演。斯琴高娃哪里肯依?结果因意见分歧不断加深最后导致离婚。后来的情况发展又带上喜剧色彩:此事因凌子风邀请斯琴高娃演虎妞而引起,影片拍成和上映后,凌子风却当月老介绍了一位他认为适合的对象给斯琴高娃,此人就是瑞士日内瓦青年交响乐团的、原籍江苏的华裔指挥家陈亮声。原来,陈亮声经常回中国参加音乐艺术等交流活动,而且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荣誉教授。他对斯琴高娃的表演艺术很欣赏,她饰演女主角的《骆驼祥子》曾看过多次,所以他一见到斯琴高娃,便亲热地说:“我早就认识你了,不过是在银幕上……”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彼此都从好感发展成爱情,最终造就了两个不同行当的艺术家的结合。这就是斯琴高娃“行将息影,远嫁瑞士”的由来。
       关于斯琴高娃的故事,我当时就只了解到这一段。不过,她“远嫁瑞士”以后的情形,我也时有所闻,如她当了一段安逸愉快的家庭主妇之后,不到一年,终于按捺不住对电影事业的由衷热爱,急切想再度投身到角色创造的多彩人生中去。她把自己的心思提出与夫君商量,由于陈亮声也是艺术家,充分理解斯琴高娃的正当追求,很快就支持她继续投入到电影艺术中去。因此,近20多年来,斯琴高娃不断地在瑞士——中国各地往还,又创造了大量角色,取得比过去更多的成就。如1988年应著名导演丁荫楠之邀,从瑞士回到祖国,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拍了《电影人》。1989年应香港导演关锦鹏之约,与张曼玉、张艾嘉合演《人在纽约》(饰赵红),该片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随后又到天津主演了谢飞编导的《香魂女》(饰香二嫂),夺得第33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香港导演许鞍华又请她与周润发一起主演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饰叶如棠),使她第二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她还拍了许多电视剧,如《大宅门》(饰白文氏),《武则天秘史》(饰老年武则天),《康熙王朝》(饰孝庄太后),《太后吉祥》(饰慈禧太后),等等。她从花样年华演到已过花甲之年,直到现在,每年都有新作奉献,至今已拍了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各种题材和扮演了多种多样角色的影视作品100多部,是个少见的多产演员。她的演技更加成熟精湛了,名声也更大了。由于我那次采访斯琴高娃以后,没有机会再次采访她,因此,关于她后来的故事,我就不多说了。在这里,我谨遥祝她艺术之树常青,生活美好幸福!



评论专区

读者2014-11-20发表
谢楼主文章。很欣赏斯琴高娃,特别想知道,她到底有没有孩子?都说当年拍摄《归心似箭》时她曾经做掉了孩子,为此丈夫抬臂一挥与她离了婚......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