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让孩子从小学一点国学
作者:汪应果  发布日期:2012-02-26 02:00:00  浏览次数:2546
分享到:
       近几年来,无论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地区,都愈来愈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国学”的教育,那么对于海外的华裔子女,有没有必要也提倡学习“国学”呢?我们认为,同样很有必要,其原因是:
 
一 学习“国学”,就是教孩子从小懂得如何做人
 
       生活在澳洲的华族子弟,都热爱中华文化,并自觉地成为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承者。然而,由于远离母体文化,多年来所做的努力,大多也只能是停留在努力去掌握中国语言文字这个层面上,而语言文字,毕竟也只是个工具而已,抽去了内容,语言文字只剩下一个空的皮囊,因此眼下在澳洲传播的中华文化,内涵其实是十分空泛、肤浅的。
       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就藏在我们的“国学”当中。
       所谓“国学”,就是指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乃至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价值观,这个民族、家庭和个人是站立不起来的。所以每个民族——不论东西方,都万分注重并保护自己的经典传承。在西方,他们的经典就是《圣经》,他们真正是做到了“周周读,天天读”,因而西方世界总体上发展是后来居上。
       中华民族的经典其代表就是《论语》和《道德经》。前者是教会中国人做人的道理,后者是教给中国人拥有一种大智慧。这样内外兼修,才成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不倒的光辉文明史。这种文明的内涵和结构其实在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比较中也是极其优秀的。
可惜的是,大陆由于多年的政治运动,使传统文化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以致后来乱象丛生,人伦颠倒。
作为生活在澳洲的华裔子女,有必要学习这些内容吗?
       我们说完全有必要,即使是掌握一些浅显的内容,也将使他们受益终身。举个例子吧,中国古人很懂得“修身”与“齐家”的关系,对于海外华人来说,“齐家”的需求可能远远大于国内,因为他们的家庭像大海中的孤岛被异域文明所包围,因而这个家庭就必须让每一个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挑战,如果家庭成员不能和谐合力,那么连生存下去都会十分困难了。这也就是海外华人十分重视让子女学习中文的内在驱动力。原因呢,就是住在一个屋顶下的几代人不能语言不通,年长的说中文,年幼的说英语,遇事如何步调一致呢?然而,正像上面所说,语言仅仅是工具,价值观才是根本。如果“修身”的标准不同,住在一个屋顶下,也必然是顶顶撞撞,矛盾冲突不断,遇事也是自说自话,以至最终分崩离析。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的孩子进的是西人的学校,我们完全按照西方人的标准培养自己的孩子不也很好吗?其实每一个海外华人的父母都心知肚明,西方的教育方法固然有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甚至有时是很失败的:西方人强调个性,这很好,但在一个人的成长期,叛逆心理父母亲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可能会毁掉这个人的前程;西方的孩子也爱父母,但缺少孝道的概念,很可能说话做事让父母很难堪,甚至到老十分痛苦与孤独……这就是为什么近来海外媒体频频出现类似美国“虎妈”事例的原因,因为她们生活在西方,又不满西方式的教育,于是决心用自己的方法,但方式未必正确,因为孔子说过要“循循善诱”,而不是“棒槌下面出孝子”。
       这一切,我们的“国学”里有很好的教诲。
       至于长大后“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就更多了,他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懂得如何严格要求自己长大立志为人类为民众做一番事业。
有人可能会想,固然“国学”很好,对我们的孩子也很有必要,但如此深奥的内容,艰深的文字,孩子们能够接受吗?他们平时可是有许多功课要做的。
       这个问题其实古人已为我们早就想好了,在两千年的实践中,古人们同样遇到我们今天碰到的问题,因此他们早就创造出很好的启蒙读本,像《弟子规》就是根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儿童生活规范,《三字经》、《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等等也都是很好的教材,它们内容深入浅出,文辞通俗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把做人的道理铭记在心,运用一辈子。
 
二、“国学”能够极大地提升中文的水平
 
        许多家长也可能还有一重顾虑,这就是如何摆正孩子们在周末学校里的中文课程与“国学”学习的关系。
正如前文所说,这个问题古人也早就想好了,他们在对儿童进行儒学启蒙的同时,也兼顾到了孩子的识字的需求。像《弟子规》,全文1080字,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因此被人们称作是“开蒙养正之最上乘”,再如《千字文》,在一千字中,无一字重复,目的就是兼做儿童的识字课本。这些汉字都远远超出了澳洲VCE考试规定汉字的上限要求。只要是这个孩子的家庭是用中文在家交流的,这些启蒙的国学书就完全涵盖澳洲中文课本所包括的汉字。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还有一个与其他民族语言文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它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未中断过,从未死亡过,因而文字是自古贯今,现代语言中则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如大量的成语典故,常用的古文遣词造句手法等等,这就产生了一个特点,就是大凡有古文基础的人写起“白话文”(即现代汉语)来,文字极其优美,语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而没有古文基础的人写出来的文章虽然也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但往往略输文采,就像一杯白开水。“少年国学班”里学习的“国学”属于浅显的文言,在讲解中,必然会涉及到汉字的字源、结构知识,因此通过学习,学生们驾驭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明显要高出常规中文学习的水平,再加上由于“国学”原文使用的是繁体汉字,在教学中必须繁、简两体汉字相对照,因而学生随课文就能轻松地掌握了繁、简两体,不论对大陆还是台湾的孩子,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都能带来极大的便利。
       因此,让孩子从小学一点“国学”,不仅能使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轻无穷无尽的“成长的烦恼”,而且对于提高孩子的中文水平具有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上一篇:一张纸条


评论专区

龙年读者2014-11-20发表
人没梦想,不就成了”鸡“了?乡下人说”鸡“的一辈子,”挥挥乞乞,扒扒吃吃,还要在灰堆里抖抖!”
bo2014-11-20发表
妈也,小ABC能说好/读好中文就不容易了,还国学呢!做梦吧。
读者**2014-11-20发表
支持楼主,可是就算在大陆也没有系统学习国学渠道,这很遗憾。不像这里,尽管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也很枯燥并受排斥,却无论如何也要在高中课程里重点学习。
安红2014-11-20发表
首先 家长应该学一点国学,尽管这很不容易,尤其是在他乡异地。言传身教,孩子学起来也容易。
进生2014-11-20发表
悉尼有个孔子学院,不能开个小学的“国学”班吗?说干就能干起来的,海外有师资,有现成的教材,有生源。国家当然该拨点款,免得把它当生意,这不是符合在海外建孔子学院的根本打算吗?海外华人的后代掌握“国学”,应该是极好的一件事。
bo2014-11-20发表
妈也,小ABC能说好/读好中文就不容易了,还国学呢!做梦吧。
读者**2014-11-20发表
支持楼主,可是就算在大陆也没有系统学习国学渠道,这很遗憾。不像这里,尽管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也很枯燥并受排斥,却无论如何也要在高中课程里重点学习。
龙年读者2014-11-20发表
人没梦想,不就成了”鸡“了?乡下人说”鸡“的一辈子,”挥挥乞乞,扒扒吃吃,还要在灰堆里抖抖!”
进生2014-11-20发表
悉尼有个孔子学院,不能开个小学的“国学”班吗?说干就能干起来的,海外有师资,有现成的教材,有生源。国家当然该拨点款,免得把它当生意,这不是符合在海外建孔子学院的根本打算吗?海外华人的后代掌握“国学”,应该是极好的一件事。
安红2014-11-20发表
首先 家长应该学一点国学,尽管这很不容易,尤其是在他乡异地。言传身教,孩子学起来也容易。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