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午12点,我来到悉尼西区《澳华公会》,这里正在举行书画展----来自中国的著名书画家。
原定时间11点,我晚到了一步,其中一个原因,将到目的地时,地址一下摸不着了,凭印象还是确定不了。是51号还是15号?看看门面都没有那种引人注意的场景。
我开着车寻找门牌号似乎很轻松,但恨自己粗心大意的感觉,疲惫的实在不行。最后还是决定给发出邀请函的主办人士谭毅女士打电话确认,结果没有接听。再打电话给安红女士,我知道安红和谭毅比较熟悉,相信她会知道。电话通了,安红告诉我,她没有时间光临,具体地址她要找到后即刻告诉。很快安红给我发来了短信。但我已认定是15号,因为我看到了《澳华公会》几个汉字,又看到了门口有一个胸前别着红条的男士站着抽烟。
于是我停好了车,进入会场。开场仪式已经结束,众人在一幅幅书画前流连忘返,观赏品味。而我,为自己的后来一步,感到莫大的遗憾,遗憾自己没有拿到可以储藏存放的文字配图片介绍资料,因为都发完了。再问谭毅女士索取,她也忙得不亦乐乎。主办机构的其它人士我又不熟悉,我只好遗憾。
当然也不能说是遗憾,毕竟,我来到现场,感受到了那种书画艺术氛围。一个爱好中国文化的人,我总认为,应该多多参加诸如此来类的文化交流活动,本着这样的理念,只要有这样的机会,只要时间许可,我基本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
在仔细看了那些书画作品后,我的这种愿望也就更加执者。写到这里,我又要遗憾了,因手头没有资料,可能会对不上号,那位画家的作品,那位书法家的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怕我无法正确表述,在此只能省略。但无论如何,面对这次来到悉尼的这些书画家,虽然我没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位作过交谈,我想向他们学习取经,但是他们实在太忙。我就通过看他们的作品,而他们的作品,已经让我受益匪浅。看到了艺术的美感!
由此我想说,如果文化艺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那么,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书画家,就是让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劳动者和创造者,这种劳动者和创造者,不论古今中外,总是多多亦善。特别是,当我看到在澳华人书画家和中国书画家在一起交流的时候,那种本是同根的文化基因,仿佛在培育美好的未来生活。
是的,文化交流的基因,在培育我们向往的生活。我在这个祖国文化使团来到澳洲进行文化交流的地方,虽然只有留恋了不到一个小时,但是可用八个字概括“感慨良多,感受益切。" 所谓向往的生活,也许就是如此吧!
仅以此小文记之。2012--1-11-下午 空房居室。
文章搜索
读者语录
[2025-07-22 10:50:17]
很久没有看其他的诗词了,但这位作者总会给
[2025-07-22 10:27:24]
作者把秋天的山茶花写得红艳艳,写得芬芳馥
[2025-07-22 10:18:57]
这首诗写得很有意境,照片也拍得好,相得映
[2025-07-01 08:28:14]
好诗,好文采,不愧是外师人,对青春年少的
[2025-07-01 08:17:29]
只身多年在海外,回到家乡看到曾经工作
[2025-04-01 08:40:35]
作者对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批评深入细
[2025-03-25 17:25:53]
金山石化是我曾经到访的地方,那也是近四十
[2025-03-06 09:01:59]
谢谢编者和读者对我的支持和帮助,鞭策我努
[2025-03-05 23:27:26]
这篇散文以四季轮回为隐喻,将气候变迁与人
[2025-01-07 23:02:27]
难得的独处,一次逛街,短短数日,快枪快手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看画展的一小时
作者:何伟勇 发布日期:2012-01-12 02:00:00 浏览次数:3454
分享到:

上一篇:可敬可愛的洋老頭
下一篇:千古绝唱响名楼
评论专区
- tan yi2014-11-20发表
- 我留了一份画册给本文作者.请联系0404 098 696
- tan yi2014-11-20发表
- 我留了一份画册给本文作者.请联系0404 098 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