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两岸首度合作的文学盛会
作者:吕顺  发布日期:2012-01-09 02:00:00  浏览次数:2809
分享到:
        由海峡两岸文学团体联手合作,于2011年11月下旬在广州举办了隆重的“共享文学时空----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来自两岸四地及海外30多个国家的300余位华文作家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分享在中西两种文化碰撞与交融中的独特生存、情感和文化体验。
       这是海峡两岸文学团体首度合作举办的大型文学研讨活动。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赵阳、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暨南大学校长胡军、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庄延波和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王烈耀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这一海内外华文作家的盛事,不仅为不同地区华文作家和学者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也为遍布于五洲四海文友情谊留下共同的心声:我们相聚沟通和对话,决心共同为世界华文文学的繁荣尽到责任。
       在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上,有唐山在就有汉魂在,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作家的翰墨。尽管因“地域切割”、“历史割裂”、“文化差异”而风貌有别,但丝毫不影响汉字大文化圈内多元并存的繁崇昌盛。这就是“和而不同”将多种文化观念、美学资源、被“和”的系统吸收到文学的深层结构中的美妙过程。
       作为澳洲的代表团成员,我有幸参加这次文学盛会,11月21日至25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开幕,11月26日至厦门,部分代表赴台湾,我和其余代表继续在厦门、漳州、泉州、长乐、福州进行文化考察和研讨,台湾和福建的活动同时于12月2日历时7天结束。 
       会上聆听了来自两岸四地及世界各地名家和代表的发言,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赵阳在致辞中说,华文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得到海内外读者和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和扩大,全球范围内的“中国热”、“汉语热”持续升温,这种独特的机遇为世界华文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在致辞中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精神家园,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他希望各位从事华文工作的工作者,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两岸交流,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在发言中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对海外华文作家表示欢迎。她说,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海外华文宣传工作,大力支持海外侨胞开展传承 和传播中华文化活动,努力推进侨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南粤文化在海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华人华侨文化交流中心。
        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创会会长赵淑侠表示,分布在海外各地的华文作家,有两个共同点:首先都有完整的中华文化背景;再者因为长居国外,多少受到一些住在国文化的熏陶,在思想和生活方面,既不同于母国的本土作家,也不同于侨居国的作家。海外华文作家具有中国儒家思想糅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质,并且习惯以两种特质的混合观点来看人生、看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黎湘萍指出,所谓 “华学”就是华人在离散、移民海外,从“侨居”到“定居”过程中逐渐开展的文学、艺术、文化和学术的总和。它与不同文明、文化“嫁接”而产生“新质”,同时又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某些华人传统的特征。因此,“华学”是研究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冲突、对话、交流和变易的重要资源。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院长何启良认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一环,但却处于大中华文化圈和马来西亚国家文化的“双重边缘”。因此,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马华文学与其在国家文学的系统里争取承认,不如在世界华文文学里发挥作用。
     94岁的香港老报人、作家曾敏之说,文学的作用是写人,因而世界华文文学也必须重视抒写人的情感。当下,华文文学应该写“中国故事”,这有无尽历史的和现实的题材可以进入创作,“无论写民族情、家谱情、伦理情,还是乡情、亲情、侨情、友情,都会有感人的背景和因素”。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林月秀博士回溯了香港殖民地时期华文教育的发展。“香港教育的提升,亦有赖于今后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她表示,“英国的香港”如今成为堂堂正正“中国的香港”,更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面向世界,多元化、兼容并蓄同时又深具中华民族意识的文化重镇,迈向一个崭新的教育里程碑。
       台湾女学者郑明俐看来,华文文学团体要努力的不是培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才,而是挹助华文文化单薄的地区。她说,21世纪是“全球华文热”的时代,如何协助全球各地华人的中华文化教育,是值得仔细思考的议题。因此,华文文学团体要努力结合当地民间文艺团体,把中华文化的根,扎在世界每一个华人的心底。
        在福州的后续内容,包括举办“2011年第04届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闽都)笔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30多位海外与海归作家以及大陆本土评论家欢聚榕城。这是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首次在福州举行,前三届分别在南昌、成都、西安举办。 
       杨际岚(福建省作协副主席、海峡文学艺术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并施雨(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致词。发言的作家有:陈瑞琳(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前任会长、著名旅美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发言题目《离散与回归》、洛夫(著名诗人),发言题目《现代诗的创作与欣赏》、陈公仲(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南昌大学当代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发言题目《新移民文学与新移民作家》、陈河(旅加著名小说家,首届郁达夫中篇小说奖获得者),发言题目《小说的路径》、薛海翔(旅美著名小说家、编剧),发言题目《叙事之美——从小说到电视剧》、王性初(旅美诗人,《中外论坛》主编),发言题目《北南西东说二君——王鼎钧、刘荒田的散文魅力初探》、崔卓力(中国华侨出版社主任),发言题目《海外华语文学与中国图书市场的有机对接》、陈浩泉(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会长),发言题目《加拿大华人文学现况》、白舒荣(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发言题目《新移民文学是海外文学的生力军》、朱双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研究员)、《新移民文学的创作新突破》、王红旗(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发言题目《中国女性文化》、庄伟杰(旅澳文学博士),发言题目《跨文化与双重人——新移民与海归文学》、林静助(台湾诗人),发言题目《大陆评论家与台湾评论家的视角》、融融(著名旅美作家)《新移民作家的自我省视》、吕顺(旅澳作家),发言题目《如何客观对待新移民作家与新移民文学》等……。
        新移民文学,见证了华人在异域的生存经验,渗透了华人在他乡的甘苦喜忧,折射了中华民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也反映了中西文化在新层面上的碰撞与磨合。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海外留学生、移民的不断增加,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也逐渐繁荣起来,形成了北美、欧洲、澳洲、东南亚等几大各具特色的华文文学群体。
        福建的还开展了 “新移民文学高端论坛”、“海内外华文作家恳谈会”及闽都文化考察采风等。榕城是三山拱秀八闽的首府,百年船政千秋坊巷,逾两千年文化古色古香。方圆只有44万平方米的三坊七巷,不仅美丽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竟出现了一百多位烛耀史册的名人更加让人震撼,今后我将就所见渊源的闽都文化与华人读者交流。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