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句常话,“远亲不如近邻”。这意思是说,如果有个慈祥热心的老太太做邻居的话,你可以管她叫干妈。而且还有个“孟母三迁”的故事。邻居对我们一个中国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十年前我买下了这幢独门独院的号司,立刻想到的事情是要与周围的街逢邻居交好。为此我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比如说见到左邻右舍时堆满笑容地问一句“早上好”啦,割草的时候捎带着给邻居门前也割割草啦------
和我门挨着门的邻居是一个六十多岁的步履蹒跚的独身老太太,她一个人住着一幢三室两厅的大房子,老太太看上去也称得上是慈眉善目。她隔着木栅栏告诉我,她已经在这幢房子里住了四十年了,当初这里是一片荒野,院子里时常有蛇,小学校的老师中午都到她家里来吃饭-----我心下暗忖,这个邻居一定好交,她孤老一人,体弱多病,正好给我个学雷锋的机会,咱以后多照应点她就是了,哪儿的人还不都是以心换心吗?
从此,我把这个邻居老太太象“五保户”一样看顾她。她买菜回来时,替她拎一下篮子,扶她上几节台阶是常事。而且我还告诉她,如果有些什么事情做起来不方便,打个电话过来,我们家谁都高兴过去帮她。过年的时候不忘记给她端过去一盘饺子,爱吃不爱吃也是咱的一片心意------收完垃圾,帮她把垃圾筒推回来。“为长者折枝”这种举手之劳,我们年青人是理所当然要做的。老太太对我们一家人也十分友好,每当我儿子碰到一些英语的土话和俚语搞不懂去问她时,她会非常高兴,常常拉着我儿子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有一次,她在院子伺弄花草时不慎跌了一跤,她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就大呼我的名字还HELP !HELP!我们全家都跑过去,扶起她来,问受伤没有?要不要叫救护车?------
说实在的,咱没图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咱中国人敬老爱幼的传统。
可是有一天,她突然气势汹汹地对我说:“你为什么把车趴在我家前面的马路边上?”
我愣了,心说:这马路离你家还有一仗多远,既不挡你家的道儿又不遮你窗的光也没压着你门前的草皮,偶尔在这儿停会儿车又碍着你什么了?至于发这么大火吗?心里挺别扭,但我还是一个劲儿的道歉,赶紧把车开走。回来我琢磨:没得罪她呀?想来想去不得要领。最后终于想到:噢,也可能是这老太太一个人在家呆着闷得慌,平日里盼着有人来串门。如果来者看到她家道边有车会以为有客,可能就回转了-----总之,咱以后注意别再把车趴在那了。
咱不记前嫌,一如既往地做活雷锋。有一次她家的下水道堵了,脏水在屋子里漫了出来。她又大叫我的名字还HELP!HELP!的,我赶紧跑过去,费了半天劲在她家后院里找到阴沟的出口,不怕脏不怕累地帮她给掏通了。
没过多久,我发现她趴在木篱笆上冲着我家一个劲地喊:SHUT UP,SHUT UP! 我走出门来问她怎么回事?她对我说,我狠讨厌你们家的这只小狗,它太爱叫了。听了她的话我很不高兴,光摇尾巴不会叫,那是狗吗?是鸡毛弹子。再说,打狗也得看主人哪?话是这么说,但咱们还是把她往好处里想,也许这老太太清静惯了,怕吵。咱只好把这只四百多块钱买的,一只纯种的小狐狸狗送人了。
十年处邻居,谁家都有可能出点麻烦,碰到这种时候,邻里之间理当互相救护救护。即使做出点牺牲也在所不惜。老太太热饭时微波炉着火了,救火车呜啊呜啊地赶了过来,火情控制住了,损失也不大,但满屋子里都是烟。见老太太在寒风里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我们赶紧把老太太请到我们家里来,给她身上披上毛毯,端上杯滚热的咖啡------一直到她家里完全消了烟再送她回去。
那次我家里“扒皮烤”,烤得了肉串也没忘了给老太太送去两串,省得老太太再一个人开伙了,再说也不好意思让人家光闻味啊。第二天倒垃圾时,我家垃圾筒搁不下了,掀开并排摆在马路边邻居的垃圾筒倒有一半是空的,我顺手把一包垃圾丢在了她的筒了。心想,没几分钟就被垃圾车给收走了。等到垃圾车收过垃圾之后,我照列要帮老太太把垃圾筒推回到院子里,可是这次老太太执意不让我推,还转过头来甩给我一句话:我讨厌别人把垃圾放在我的垃圾筒里。
呜呼!这不成了喂不饱的白眼儿狼了嘛!邻里十年,就这么一点小忙都不愿帮啊!我算是服了,要不然西人的邻里关系不能象我们中国人那样处得好呢!到不在于他们的心地坏,而是他们对属于他们的那些权利和利益太加在意,任何时候都不能容许受到外人的侵犯。
我会继续学雷锋努力与邻居处好的,只是要谨记住属于我西人邻居那幢房子的那些天上地下的权利最好不要去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