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嶼山機場枯候一個鐘頭,才登上「中國國際航空」去北京的班機。甚麼原因晚點,既無人解釋,亦不見有人道歉。而坐在座位上的乘客,卻有著「謝天謝地,總算可以起飛了」的慶幸表情,這些不只一次乘坐這條航線的人,看來已經對晚點習以為常。
進入華北平原上空後,一股強勁北風驅盡塵埃陰霾,露出一片藍得醉眼的晴空,甚至可以望見西邊天際淺灰色的太行山脈,她們像大地隆起的肌肉,裸露在十一月的驕陽下,強壯而陽剛之氣尤甚。從萬呎高空俯瞰褐色的平川,時有银帶般的河汊在村舍田畦之間迤邐流淌。舷窗外的景色,有著一種滲入心靈深處的美,山河宏大雄偉中別具靈毓之氣,她永遠敞開懷抱,把遲歸的游子擁在心窩。
從燠熱的香港飛行一百多分鐘,來到接近零度的北京,如置身冷庫冰窟。接我的堂弟表示,你們一到,帶來了今年最冷的天氣。看著他開着新買的豪華車在車流中左穿右插,宛若在玩賽車遊戲。夜幕下的北京,條條道路上都擠滿了車,堂弟說北京人實在太喜歡車了,他家就有两部。京城管塞車叫「堵車」,一下飛機首先體驗了「堵」,也明白了甚麼叫水洩不通。
在北京倒底有多少親戚,我從來沒有搞清楚過,只能選年紀最大的至親或近親,由上而下拜訪和見面。除省親之外,尋訪爺爺的老宅子便是此行之重了。
在精明能幹的表姐夫引領下,從东四十條找到王府井,沿途打聽,從第四位路人口中得到了老宅所在煤渣胡同的重要訊息。表姐夫領着我,頂着迎面刮來的砂塵狂風,直進煤渣胡同。
胡同的南側已全部拆了,充作協和醫院擴建新翼之用。爺爺的房子在北側,逃過被拆的厄運。
這條胡同是一條極有歷史韵味的胡同,清末民初乃至中共執政,留下過許多風雲人物的蹤跡。當年整條胡同除了四合院,有許多清幽靜謐的大宅门,老北京常言「東富西貴,南貧北賤」,胡同里有座咸豐年的神機營衙门,民國元年孫中山派出的宋教仁、蔡元培等人組成的專使團,就由袁世凱安排下榻此處。被譏為龍、虎、狗的「北洋三傑」中的「狗」------馮國璋,入主中南海總统府之前,其府邸也在煤渣胡同。
而最著名的事件是一九三八年戴笠奉蔣介石之命,派出軍统精英殺手在胡同东口刺斃漢奸王克敏,後來成為許多影視作品百寫不厭的題材。
神機營衙门後被改作國軍軍需被服廠,胡同曾有過一家「時事日報社」,解放後按「對口接管」原則,解放軍後勤部和人民日報先後進駐,如滕代遠、林海雲、金明一些高官也接踵而至,煤渣胡同一度成為黨政軍機關要地。
爺爺帶着我父親等人原住竹桿巷,因了与馬漢三的「哥兒們」關係,又參與過抗日鋤奸地下活動,抗戰勝利後接收敵偽財產,馬漢三被委以民政局長入住煤渣胡同二十號,爺爺住進了二十五號,據說該大宅子付近正是日本憲兵隊駐地。
解放後胡同內諸多院落成為軍隊、黨媒及要人大員駐地,奶奶帶着年幼的叔叔和姑姑遂被掃地出門,從此再也沒回去和進過二十五號的大门。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降,市政府多次更改門牌排列方式,從當初胡同東口北側第一個院落為「一號」計起,按二、三、四、五號順序排下去,直至西口再从南側折返接序排列回到東口。其後再度改為從東口起,按北側一、三、五單數,南側二、四、六雙數的順序排列。
進入華北平原上空後,一股強勁北風驅盡塵埃陰霾,露出一片藍得醉眼的晴空,甚至可以望見西邊天際淺灰色的太行山脈,她們像大地隆起的肌肉,裸露在十一月的驕陽下,強壯而陽剛之氣尤甚。從萬呎高空俯瞰褐色的平川,時有银帶般的河汊在村舍田畦之間迤邐流淌。舷窗外的景色,有著一種滲入心靈深處的美,山河宏大雄偉中別具靈毓之氣,她永遠敞開懷抱,把遲歸的游子擁在心窩。
從燠熱的香港飛行一百多分鐘,來到接近零度的北京,如置身冷庫冰窟。接我的堂弟表示,你們一到,帶來了今年最冷的天氣。看著他開着新買的豪華車在車流中左穿右插,宛若在玩賽車遊戲。夜幕下的北京,條條道路上都擠滿了車,堂弟說北京人實在太喜歡車了,他家就有两部。京城管塞車叫「堵車」,一下飛機首先體驗了「堵」,也明白了甚麼叫水洩不通。
在北京倒底有多少親戚,我從來沒有搞清楚過,只能選年紀最大的至親或近親,由上而下拜訪和見面。除省親之外,尋訪爺爺的老宅子便是此行之重了。
在精明能幹的表姐夫引領下,從东四十條找到王府井,沿途打聽,從第四位路人口中得到了老宅所在煤渣胡同的重要訊息。表姐夫領着我,頂着迎面刮來的砂塵狂風,直進煤渣胡同。
胡同的南側已全部拆了,充作協和醫院擴建新翼之用。爺爺的房子在北側,逃過被拆的厄運。
這條胡同是一條極有歷史韵味的胡同,清末民初乃至中共執政,留下過許多風雲人物的蹤跡。當年整條胡同除了四合院,有許多清幽靜謐的大宅门,老北京常言「東富西貴,南貧北賤」,胡同里有座咸豐年的神機營衙门,民國元年孫中山派出的宋教仁、蔡元培等人組成的專使團,就由袁世凱安排下榻此處。被譏為龍、虎、狗的「北洋三傑」中的「狗」------馮國璋,入主中南海總统府之前,其府邸也在煤渣胡同。
而最著名的事件是一九三八年戴笠奉蔣介石之命,派出軍统精英殺手在胡同东口刺斃漢奸王克敏,後來成為許多影視作品百寫不厭的題材。
神機營衙门後被改作國軍軍需被服廠,胡同曾有過一家「時事日報社」,解放後按「對口接管」原則,解放軍後勤部和人民日報先後進駐,如滕代遠、林海雲、金明一些高官也接踵而至,煤渣胡同一度成為黨政軍機關要地。
爺爺帶着我父親等人原住竹桿巷,因了与馬漢三的「哥兒們」關係,又參與過抗日鋤奸地下活動,抗戰勝利後接收敵偽財產,馬漢三被委以民政局長入住煤渣胡同二十號,爺爺住進了二十五號,據說該大宅子付近正是日本憲兵隊駐地。
解放後胡同內諸多院落成為軍隊、黨媒及要人大員駐地,奶奶帶着年幼的叔叔和姑姑遂被掃地出門,從此再也沒回去和進過二十五號的大门。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降,市政府多次更改門牌排列方式,從當初胡同東口北側第一個院落為「一號」計起,按二、三、四、五號順序排下去,直至西口再从南側折返接序排列回到東口。其後再度改為從東口起,按北側一、三、五單數,南側二、四、六雙數的順序排列。
要按我叔叔記憶中的「二十五號」去尋找,恐怕還真難找到。只能按照他描述的宅子實景去比對尋找。結果在胡同西口找到了門牌為十五號的大宅子。里面巳僭建多间棚屋,但叔叔所描述的柏樹仍在。爺爺當年住的北房也還在,雕樑画棟雖己斑駁,但清晰可辨,只是另築有院牆,鐵門緊鎖。
大門還是那两扇厚實的原木門扉,只是門洞里两只石獅东歪西倒,而叔叔所描述的庭院花木、假山奇石,兄弟四人騎車追逐嬉樂的場景均不復見了。
邁出門檻那一刻,記起媽咪曾說過,也是年底時分,我才一歲多大的時候,曾被抱進大宅门见爺爺奶奶,還換上了奶奶特意給我做的一件絲棉襖。媽咪嫌土,一出這大門,小棉襖就給扒了。
只覺得足下這一步,邁過了個人、家庭和民族的幾十年。不同天地,也換了人間。是夜飯桌上堂弟嘆息該大宅门時值逾億,我只默然,兄弟呵兄弟,你難道毫不知察,一些比金錢更寶貴千倍萬倍的東西,已經在我們無可奈何的命運中流逝了嗎?
大門還是那两扇厚實的原木門扉,只是門洞里两只石獅东歪西倒,而叔叔所描述的庭院花木、假山奇石,兄弟四人騎車追逐嬉樂的場景均不復見了。
邁出門檻那一刻,記起媽咪曾說過,也是年底時分,我才一歲多大的時候,曾被抱進大宅门见爺爺奶奶,還換上了奶奶特意給我做的一件絲棉襖。媽咪嫌土,一出這大門,小棉襖就給扒了。
只覺得足下這一步,邁過了個人、家庭和民族的幾十年。不同天地,也換了人間。是夜飯桌上堂弟嘆息該大宅门時值逾億,我只默然,兄弟呵兄弟,你難道毫不知察,一些比金錢更寶貴千倍萬倍的東西,已經在我們無可奈何的命運中流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