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我们那时的歌——《二月里来》
作者:钮海林  发布日期:2011-09-19 02:00:00  浏览次数:2365
分享到:

岁月如歌,岁月留痕。在每个人的记忆长河中,总会回荡起   一串串难忘的往事难忘的歌……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广州华师附中读书时,初一初二还设置有“唱歌”课。以前,教唱歌的,都是年轻的女教师,先教唱谱,再教唱词,很简单。
       有一次唱歌课,进来的却是一位矮小削瘦、四十来岁的男老师。面对这位其貌不扬的半“小老头”,有些同学露出了不屑的表情。老师并不介意,微笑地自我介绍说:“本人姓陆,现在我弹一段曲子,请同学们说出它的歌名。”于是他坐在钢琴前,伸开十指一按,几个音节下来,大家便知是《保卫黄河》。然而,他那娴熟的指法,那奔放的投入,那激越的琴声,加上他那铿锵的歌唱,一下子就把全班同学征服了。
       接着,他声情并茂地弹一段曲子,就介绍这段曲子的背景。他告诉我们,冼星海是如何在波涛汹涌的壶口岸边,仅用十天时间,便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的;贺绿汀是怎样在随军宿营时,面对漫天飞雪,写出《游击队歌》的;而上海地下党辗转从监狱中取回一纸香烟盒,聂耳又是如何彻夜不眠,按烟盒背面的歌词,谱出了《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今天激扬高昂的《国歌》的……啊,听得我们热血沸腾,摩拳擦掌。
       这时,陆老师话音一转说:“不过,革命歌曲也不全是雄纠纠、气昂昂的,也有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也有抒情的。文武之道,一刚一柔。比如这一首――”:
       陆老师转过身,在琴键上轻轻地抚按着。顿时,随着叮咚叮咚的钢琴声,我们似乎看到了微风拂面、冰雪消融、草木吐绿、百花争艳的田园风光。原来,这是一首冼星海作曲的《二月里来》:


       二月里来好风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指望着今年收成好,
       多捐些五谷送军粮……


       陆老师介绍说,这首歌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前方有八路军、新四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浴血拼杀。后方有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妇女老人在忙着种田纺纱:


       二月里来好春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种瓜的得瓜呀种豆的得豆,
       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
       加紧生产哟加紧生产,
       努力苦干呀努力苦干。
       我们能熬过这最苦的阶段,
       反攻的胜利就在眼前……


       这首歌的节拍舒缓、韵律柔媚,没有什么火药味。但是,慢慢地细听,慢慢地品味,就可以感觉到中华民族在国难当头的时候,那种从容、内敛、坚毅和顽强。正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经过八年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军。
       这是陆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唱歌课,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使我们受益匪浅,难以忘怀。他还倡议,今后应将“唱歌”改为“音乐”课,有歌有乐才算完整,有声有情才算完美。
       后来,我从报纸上看到,原来陆老师是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的副主席。他正深入广州市部分中小学进行音乐课教育改革的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不久,全省的“唱歌”课就真的改为“音乐”课了。
       不知不觉,四十多个寒暑过去,弹指一挥间。前些年回中国探亲,专门买了一套“梦之旅演唱组合”演绎的《流淌的歌声》音乐碟片,其中就有这首《二月里来》。听着这萦绕耳际,却又似乎遥远的歌声,不禁又拾起那久逝的记忆。算起来,陆老师高寿也该八十有余了。不知陆老师贵体如何?兴之所致,还抚琴吗?还吟唱吗?还记得您的那些学生吗?多么盼望有机会能再见到陆老师啊,更是多么盼望陆老师有机会再来给我们上“音乐”课啊!
       尊敬的陆老师,保重!
 
原载二0一0年四月十五日墨尔本《联合时报》




评论专区

潇湘雨2014-11-20发表
好像是前一阵子这个网上谁也贴过这首歌的,哎,老了,想不起来了。好歌!
潇湘雨2014-11-20发表
好像是前一阵子这个网上谁也贴过这首歌的,哎,老了,想不起来了。好歌!
快绿2014-11-20发表
对不起,快绿就是快人快语,您老能不能悠着点?您老一口气发那么多不累呀?就算您老不累,我们看着还累呢。
快绿2014-11-20发表
对不起,快绿就是快人快语,您老能不能悠着点?您老一口气发那么多不累呀?就算您老不累,我们看着还累呢。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