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南海是中国海洋战略的演习场
作者:文扬  发布日期:2011-08-07 02:00:00  浏览次数:2329
分享到:
       近一两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南中国海问题显著地升温了。
       本周,日本在其刚刚批准的2011年《防卫白皮书》中引人注目地新增了“南海动向”条目,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存在主权争端”列为对日本的威胁之一,在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复杂化方面又重重地推了一把。
       首先,无可否认,南海的确是个“问题区域”。中国通过U形断续海疆线在这个海域所宣称的传统权利,遭遇周边多个国家的挑战。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框架内,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国与中国之间存在着岛屿主权归属、海洋划界和资源开发等多重争端。
      《公约》规定,争端各方可以寻求通过国际司法或仲裁程序解决争端。但中国政府已于2006年8月向联合国提交了声明,对于《公约》中所述的任何涉及海洋划界、领土争端、军事活动等争端,中国将不接受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这就意味着中国只保留了政治解决这一个途径。
      这一行动的含义不言自明,即中国政府不认为这个争端一旦进入国际司法或仲裁解决的程序,最后的结果会对中国有利。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不准备牺牲中国在南海的任何主权权益。
      事情就这样毫无疑义地摊开了:中国继续将周边国家对U形断续海疆线之内的任何权益主张和资源开采视为对中国主权的公然侵犯。之所以暂时不采取武力捍卫的行动,甚至单方面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完全是出于一种权衡利弊得失的考虑,一种权宜之计。问题不是不解决,而是或早或晚终究要解决,终究要以中国能够接受的方式解决。
      在我看来,这样一个立场和姿态并没有错。现代中国作为一个经历过主权丧失之创痛和主权重建之光荣的国家,在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有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和超乎寻常的敏感,非常可以理解。既然中国有足够的历史依据和国际法依据支持自己的主权要求,而主权问题之于中国又格外重大,没有妥协余地,那么,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一直坚持下去就是了。
       将中国自身的这一立场和姿态认识清楚,南海问题的基本性质也就显露了出来:不是可以在国际法框架内进行调解和仲裁的重新划分问题,也不是可以任由现状继续发展最后成为即成事实的问题,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现实主义的国家战略博弈问题——
我的“核心利益”已经被损害了,我手上有哪些可以采取的选择和可行的策略对我的利益进行维护?现在的选择不多,应该如何增加选择数量?可行的策略不够,应该如何开发新的策略?这一部分利益受损了,如何在其他的方面补偿回来?当前的利益受损了,如何在未来反败为胜?
      世人都看到南海问题升温了,越南狂了,菲律宾硬了,各声索国联手了,美国卷进来了,日本也跟着叫唤了,一个共同对付中国的统一阵线形成了。其实,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这不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早晚要来的事么?本来在中国自己这方面就已经是一个明摆着的国家战略问题了,怎么可能要求别人不把它当成战略问题来对待呢?
所以,这是好事。在我看来,从今年开始就是一个转折点,过去多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和模糊对策都可以结束了。不必再去引经据典寻找法理依据,支持“自古以来”的现有大小证据已经足够了,不用更多了。也不必再去一厢情愿地考虑如何淡化南海争端,热点地区该热就热,谁想往里面卷就让它卷。
      从现在开始,中国就要将南海看作是中国大国战略的第一个海洋演习场。自古以来,中国没有过海洋战略的演习场,历史上无数的战略家,只懂得九州大地上的合纵连横逐鹿中原。由于郑和时代早于世界大航海时代提前结束,中国成为所有现代大国中唯一没有实施过本国海洋战略的国家。
       只要回顾一下西方各列强在地中海、在波罗的海、在加勒比海、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曾经打了多少海战,了解一下那些历史上被列强划入自己势力范围的海域曾经多少次易手,中国也就可以明白南海问题之于中国的真正意义了。虽然并不意味着中国也重复西方列强武力争夺海洋的历史,但本质上都一样,都是海洋战略。
      南海是一个近在家门口的,包括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三种海域的,包括了邻国、地区大国和世界大国三种对手的,包括了岛屿主权、海洋划界和资源开发三种争端的,不可多得的演习场。一时的得失没有关系,如果借助这个演习场中国终于补上了大国海洋战略这一课,眼前的利益损失也就可以归入实施大战略所必须支付的成本了。
      所以,南海问题,不必忧虑。随它去升温,随它去国际化、多边化、复杂化。在中国终将成为海洋大国这个百年战略中,这些都未必不是好事。

上一篇:杂文风格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