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淡然相對潑冷水
作者:林爽  发布日期:2011-03-07 02:00:00  浏览次数:1870
分享到:
朋友傳來一篇題目為[別對親密的人潑冷水]的文章﹐閱後深有感觸。
那文章開頭說﹕愛情慢性致死之一的大兇手就是潑冷水﹔友情也是﹐親子關係亦然。

我倒是覺得﹐潑冷水不單是愛情﹑友情甚至親子之間感情的慢性大兇手﹐還可說是破壞所有人際關係的元兇。
請您問問身邊朋友﹐多少人曾被自己最親密的人潑過冷水﹖答案肯定令你吃驚。或許人們覺得最親密的人是自己人﹐得罪得起﹐傷了對方的心也無所謂。可那是大錯特錯的想法﹐他們沒想到自己毫不費力﹐順口而出的那些冷言﹑冷語有如冷箭穿心﹐殺傷力一發不可收拾﹐並將造成無可補償的遺憾與傷害。
於我看來﹐潑冷水就是廢話﹐廢話非但不動聽﹐更毫無意義。那麼就少說吧﹐試問廢話連篇誰愛聽

文章繼續說﹕
人們自然而然用來對付潑冷水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反潑冷水回去﹐ 二是保持沈默,警惕自己﹔不再將自己快樂或得意的事告知這個人。 兩種方式都使雙方疏離。
 
曾有位家長向我訴苦﹐說起她兒子自小對她疏遠﹐而丈夫也對她溝通不良﹔相敬如「冰」
。我心裡暗想﹕「不用說﹐你十居八九是潑冷水專家」。果然沒猜錯﹐她接著說﹐兒子在香港唸小學時﹐每次拿成績表回家時﹐她看到考得九十分的科目﹐總是責問兒子﹕「為何不考一百分﹖」 而每次他丈夫歡天喜地買回家的東西﹐她也總是抱怨買的不合她心意。 家裡有個如此愛挑剔﹑潑冷水的人﹐簡直是個冰庫﹐怎能怪家人對她冷漠相待﹖那叫做自作自受﹗

文章接著說﹕
挑剔鬼、潑冷水、說沒建設性的話可不能辯稱是「忠言逆耳」,說者不見得開心,聽者更是大大的傷心。

看到這裡﹐倒令我想起二十年前﹐當我全家移民紐西蘭時﹐有位年紀比我稍長四﹑五年﹐自稱虔誠佛教徒的女同事就有意無意的給我潑了桶冷水﹔當時她說﹔
嘿﹗要移民﹖當心走的快﹐死的快啊﹗
後來﹐我每年回香港探親﹐必定帶點紐西蘭特產到學校去探望同事﹐讓她知道我還活得好好的。再過不到十年﹐我回學校時就再也沒看到她了﹔聽同事說她跌斷脊骨﹐已經半生不遂了。我聽後很難過﹐特別請跟她最要好的同事帶我去探望她。剛好當時我那本展翅奧克蘭》得到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就順便送她一本我永遠記得當時她那笑容比哭還難看﹐她當年的忠言雖然有點逆耳﹐但我非但沒有記恨在心﹐倒還感謝她﹔要不是她潑冷水﹐我移民後或許還沒那麼努力上進呢﹗
 
另一件事是十多年前﹐當我開始研究毛利文化﹐並在報章上連載毛利神話﹑傳統與歷史時﹐就得到截然不同的回應。當時的中文先驅報主編吳鐘遠先生就寫信鼓勵我說﹕實實在在地做著溝通中紐文化的工作﹐是很值得我們大家敬重與欽佩的
但也有朋友潑我冷水說﹕你研究這些低文化的東西有啥意思﹖
對于後者﹐我淡然相對一笑置之!沒建設性的廢話我大可充耳不聞﹐潑冷水者或許辯稱那是「忠言逆耳」,那是不同價值觀所致﹔但我絕不苟同﹐也不灰心﹐反倒繼續擇善固執﹔我行我素﹐自得其樂。後來那些連載文章得到世界華文作家出版社出版﹐定名為《紐西蘭的原住民》﹐出版翌年連續獲得國內﹑外獎項﹐實非我始料。卻證明了我淡然相對潑冷水﹐繼續努力爭取是正確的﹗
 
2009年四月底﹐我剛參加完国庆六十周年四海作家遨游云南民族文化大观园活动回家﹐發現手機裡面有兩個由本地某中文電臺節目男主持人的留言﹐要求我在他的節目裡義務教毛利語的事。我向來樂于當義工﹐就答應五月初開始﹐每逢週四早上八時四十分﹐在家與主持人聯線十五分鐘遠程授課。上了四﹑五次後﹐主持人又來電說﹐有聽眾反饋﹐覺得毛利語太難學﹐實用性不大﹔希望我以後改內容﹐只講些毛利文化﹑傳統歷史就行。我也欣然接受﹐並堅持連續上了十次課。本來主持人出於善意﹐想讓聽眾多學點紐西蘭本土知識﹐只是聽眾素質﹑興趣各有差異 ﹔有人潑冷水自是意料中事。
 
總覺得學習語言是個人興趣﹐其中樂趣無法言喻。從中還可促進種族相互了解﹐實乃意義重大﹑任重道遠之事﹐豈是那些缺乏多元文化觀的功利主義者所能理解﹖畢竟夏虫不可與語冰。說實在﹐至今為止我還真沒聽過多少華人有興趣學習毛利語﹐雖然曾經幾次協助過推廣學習毛利語及毛利傳統的興趣小組﹔可真正能持之以恆的並不多。主要是大多華人歧視毛利人﹑漠視土著文化水平低﹐認為毛利語是紐西蘭才有的語言﹔實用價值低﹐不懂也毫不影響日常生活。有些甚至認為毛利人是好吃懶做的族群﹐對社會造成極大負累而鄙視他們。對于這些負面看法﹐我無意為毛利人辯護﹐也不加以譴責。只覺得每個族裔都有敗類﹐不該以偏概全﹔也不該向他人潑冷水﹗
 
對于曾經受冷水傷害的讀者﹐讓我送上漢俳詩兩首為你打氣加油﹕
 
遭人潑冷水
不必傷心勿氣餒
淡然來相對
努力更爭氣
冷言冷語無意義
成功靠自己

上一篇:小议婚姻观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