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泰山挑夫
作者:景亮  发布日期:2011-02-02 02:00:00  浏览次数:2883
分享到:
今年九月份忙中抽空回了趟廣州,想家的遊子,總是不減對家鄉的思念,對親人的牽掛;還有那一份揮之不去的故鄉情。
難得的是一家人都能一起回到廣州,儘管女兒只有五天的假期,遲回早走,來去匆匆;但畢竟是很難得的一次省親,令我倍感珍惜。
計劃中,我們一行先飛到香港停留一天,然後飛往新加坡四天;一是旅遊觀光,二是探望僑居當地親戚。
新加坡的旅遊勝地聖陶沙和新賭場都是不能不去的觀光點,我們是自己定好了酒店,自己安排行程,倒是十分的方便。
新加坡的美食辣椒蟹遠近馳名,也是不能不試。
總之,該看的,該玩的,該吃的,我們都全做了。應該是沒有留下什麽遺憾了。如果說真有遺憾的話,那就是新加坡的天氣:“熱”,是大家異口同聲所說的一個詞。九月中旬的新加坡,除了上午和傍晚還有點風吹來感覺“不那麼熱”之外,中午和下午的天氣根本就把人“熱”得迷迷糊糊,一點“玩”興都全沒了。唯一的方法,就是跑回酒店,開了空調,美美地睡上一覺。
四天的新加坡之旅之後,我們又回到了香港。
感覺上還是香港好,除了天氣感覺舒服之外,美食和購物“天堂”的美稱絕對是名副其實的。
人的心情據說跟天氣有關;人得壽命據說也一樣。難怪新加坡的朋友跟我說,新加坡人的平均壽命都不長,說的就是天氣太熱的緣故。也是,非洲大陸的人也很少有“百歲老人”的,其理由也是一樣的。
新加坡之行,只是我們此行的一次熱身而已。我們的目標是山東八天之旅,而重頭戲當然是期待已久的泰山之遊了。
泰山歸來之後,筆者也拾人牙慧,塗鴉了一首七律古詩:
 
      泰山
 
老松殘碑黛色深,
古今帝王競登臨。
孔聖真言小天下,
泰山絕壁蒼生吟。
 
詩當然寫得很一般,筆者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泰山給我的感覺,是一種氣勢,是一種皇者的風範;同時也是一種歷史的沉澱,是一種文化的集“大成”。
要說泰山的歷史,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講不完。筆者“避重就輕”,只寫了登泰山途中的所見:泰山挑夫。
據說,泰山挑夫自古已有,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是中國人謀生的最基本手段之一。可沒有想到社會發展到了今天,這個古老的行業還流傳到現在:據資料顯示,從泰山紅門到岱頂要歷經6666級台階,一般的泰山挑夫幾乎每天要走上2,3個來回,而他們要跨越的海拔高度差在1200米以上。要知道,這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是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生。
聽說,八十年代的挑夫,多數是30歲左右的漢子,而這次筆者看到的,都是已經50歲以上的老者。(如果從飽經風霜的臉上來看,年齡還會老些。)我不敢妄評他們的生活方式,也無法體會得到他們每天“挑夫”生涯的甘苦;當我站在了山頂(筆者是坐纜車上去的),俯瞰從山下往山上要做過的路: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奏三層天。
泰山南麓階梯式上升的三個斷裂帶,最上一層從雲步橋斷裂帶到極頂,海拔徒然上升400多米,使得這一層地帶與四周群峰產生了強烈的對比,猶如寶塔之剎,形成了“東天一柱”的氣勢。
這種獨有的山勢,構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正是古往今來的“帝王之勢”。這也是古代皇帝們對泰山“情有獨鍾”的原因之一。
當天,我正從山頂上往下走,陡峭的台階儘管下山也感到吃力,更何況是上山,而且是挑著重擔,真是“一步一驚心,步步壓在心。”看著挑夫一步一步腳踏著石階,艱辛地登上山頂的背影,那扁擔兩頭沉甸甸的貨物,那滿身的汗水,直叫我感慨:中國人得吃苦耐勞,舉世無雙。
可是,感慨之餘又覺得“可悲”,他們正在用寶貴的生命去換取少得可憐的金錢;他們用每天的汗水,去填飽饑餓的肚子。如果說,這就是他們所只能追求的生活的話,這種“可悲”實在是很無奈的。要知道,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人類不應該只為生存而活著:可眼前的一切,我又不能“熟視無睹”,更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
從泰山歸來後,我的眼前一直都難以把“泰山挑夫”的影子抹去:仰望著他們“一步一驚心”的背影,還有透過他們背影所看到的天空……。



评论专区

John 2014-11-20发表
不忘草根阶层的艰辛!
John 2014-11-20发表
不忘草根阶层的艰辛!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