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山歌声声唱祖国
作者:马济元  发布日期:2023-02-15 12:53:36  浏览次数:484
分享到:

暑假里,白茆山歌传承人陆瑞英老奶奶等著名山歌手的“师带徒”见面会,在白茆塘边的山歌艺术馆隆重举行。在《歌唱祖国》,还有《歌声里走出新一辈》等白茆山歌的乐曲声中,在白茆山歌艺术馆厚重的文化氛围里,在喀嚓咔嚓不停闪烁的镁光灯下,白茆康博少儿艺术团的孩子们,笑吟吟地携着精神矍铄的老爷爷、老奶奶的手,缓缓登台亮相,开始了他们拜师学唱传统白茆山歌的第一课。

白茆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白茆山歌不仅名扬神州的南疆北国,而且倾倒欧美东瀛,因为白茆山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魅力无穷。据说,吴歌(吴歌即吴地民歌,白茆山歌系吴歌一脉)始于泰伯、仲雍投奔荆蛮建勾吴之时,1500多年前的南朝乐府就记录有白茆山歌。掐指数来,明代冯梦龙的《山歌》收录了白茆山歌;明末清初的东南文宗钱谦益与柳如是,隐居白茆的红豆山庄时,相互酬唱白茆山歌;北京大学的歌谣研究会,也刊录过多首白茆山歌。所有这些有关白茆山歌的文字记载,证明了白茆山歌确确实实已经在白茆塘流域传唱了千年。白茆山歌歌唱家乡,歌唱生活,歌唱爱情,颂扬正义,抨击邪恶,而且有大小盘歌等数十种曲调。看来,白茆山歌之所以千年流传,得益于白茆山歌的独特魅力和它无以替代的功能,得益于水乡人对于白茆山歌的不可须臾分离的情结,得益于田头、场头、船头、河浜头等水乡地区各种不拘形式的山歌会对山歌传播的推波助澜。解放以后,白茆塘流域的山歌活动,更是轰轰烈烈、规模空前,千人的对歌会有之,万人以上的对歌也并不鲜见。白茆人民人人爱山歌,世世代代唱山歌,自从翻身当家作了主人,他们歌唱新社会,歌唱新家园,歌唱新生活,因而山歌越唱越响亮,越唱越激情,越唱越兴旺。唱着,唱着,唱着,白茆的山歌唱上了中央台,唱进了中南海,唱到了地中海、新西兰,白茆山歌飞越高山,跨越海洋,与国内外的民间文化亲密交流,频繁切磋,唱得更加嘹亮,更加深入人心。

顺应白茆山歌的发展趋势,康博少儿山歌艺术团也呱呱诞生,波司登老总高德康亲自出马担任了艺术团的名誉团长。从此,在白茆小学宽敞美丽的校园里,时时萦回着白茆山歌优美的旋律。校史展览馆里,你在浏览康博少儿艺术团捧回的一张张奖状的时候,可以从录像欣赏孩子们清纯的形象,天籁般的歌声,领略山歌歌唱家乡,歌唱祖国的神奇魅力。

“叫我唱歌就唱歌,我年纪小小朆学多,我唱山歌好公教,新种的小苗花不多。” 这是9岁小女孩徐楚凡和他好公(爷爷)徐雪元一起登上中央电视台时和爷爷的对唱。老徐家代代爱山歌,他的歌,曾经为苏州开明大戏院观众谢幕五次。而今爷爷徐雪元作为省级白茆山歌传承人,教导孙女,也带教康博少儿艺术团的小歌手学唱山歌。

前年登上北京大学讲坛的国家级吴歌代表性传承人陆瑞英老奶奶,今年已经77岁高龄了,可是老人家依旧为着吴歌的传承不辞辛劳地奔波,康博少儿艺术团的孩子是她传承的重中之重。一个炎炎夏日,老奶奶撑着太阳伞,急匆匆赶到白茆山歌艺术馆,气喘吁吁地忙着向她的徒弟道歉:“送走北京来的两位客人,来晚了,我们赶紧开始吧。”

老书记万祖祥,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组织了白茆塘上的万人对歌会,还把《一把芝麻撒上天》唱响人民大会堂,唱进中南海。他是白茆山歌名声大噪、广为流传的最大功臣。如今,万书记已经80又5了,高血压中风的身体才稍稍康复,可是他依然积极地参加社区的唱山歌活动,竭尽全力要把满肚子的山歌传承给小徒弟。

还有沈建华、黄雪元、吕杏英等著名山歌手都满腔热情地收了小徒弟,古老的“师带徒”传艺方式,将为白茆山歌的后继有人,为白茆山歌的世代传承,为白茆山歌创新光大,开创有益的尝试。听,“白茆塘畔歌声飞,唱山歌的娃儿喉咙脆……”抒情的山歌旋律飞出山歌馆,和着汨汨东流的白茆塘水,一声声都是歌唱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


上一篇:走不出的洞穴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