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澳大利亚的自由
作者:郑然  发布日期:2022-11-26 18:42:01  浏览次数:984
分享到:

什么是完整的教育,合格的教育?我一直在思考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我在澳大 利亚当教师已经三年了,却遇到了一批这样的学生。他们都是留学生,从不同的国家 来,亚非拉美,各个国家都有,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品德,与行为观念。 很多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对澳大利亚的概念就是: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人人都可以做 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说,上课不用听讲,可以吃零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话。可以迟到早退。他们认为,这些就是自由的体现。的确,在很多的国家,包括中国,师道尊严是非常严谨的。老师的地位一定是站在学生之上,大多数时间学生不敢和老师 争辩或提出异议,一旦不守纪律立刻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然而,在严厉的制度下,学生虽然是极度守纪律,听话,不敢违规,甚至上课不敢发 出一点声响。但是,所有这些表现,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应对方法,他们的内心,完 全没有一种自愿去遵守纪律的想法。等到他们一旦失去了束缚和管制,立刻就成了一 盘散沙,毫无秩序,甚至如发泄般更加肆无忌惮。 

于是,我常常看到留学生把零食撒了一地,凑在一起大声喧哗,上课互相说话,目中无人,当我让他们安静下来的的时候,他们就对我直接顶撞。他们会说:“这里是澳 大利亚,自由的国家。” 

于是我开始深刻的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为所欲为,以自我为中心? 散漫,凌乱,无视周围? 很显然,许多人误解了西方国家,误解了他们的教育。 

西方国家大多是民主和法制社会。所有人的行为都在法律的控制下。而每个人都敬畏 法律,拥有高度的文明。西方国家教育孩子要独立自主,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法 律法规条纹,政策规则列举的非常完善明确。大多数人从小就会学习知法守法懂法。 

也许我们都记得,从小,在国内,我们上语文课,老师很少去讲解一篇文章的思想与 内涵,很少去教育学生什么是人性,独立,诚信与责任。每一篇课文,除了划出关键 词,标出写作语境和写作手法,很少去探讨作者的思想,意境和理念。我们从小就在 为高考拼搏,受了教育,读了书,却对做人往往一无所知,一窍不通。我们学了天文 地理,学了数理化,把大脑塞的满满的,到最后,却连基本的为他人考虑都做不到。 

不懂做人,如何会做事?因为无知,才让人们如此自我。 

那么,什么是西方国家的自由呢?真正的自由是怎样定义的? 在澳大利亚,上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无论你是 40 岁,50 岁,还是 60 岁,你都可 以读学位,念书,提升自我。我的同事很多都是从 50 岁以上开始读博士学位。年轻的时候,很多西方人选择先去积累工作经验,挣钱,独立生活,然后等到一切安稳下来再读书。然而,在国内,大多数人都是选择把学位一直读到底然后再去工作。往往 过了 35 岁就没有机会读博士了。可是,如果一个人不停的读书而没有任何的工作经 验,过了一定年龄,再去工作就会非常格格不入,甚至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共事与相 处,不懂得沟通的技巧。 而西方的教育,不是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搜索资料,查询文献,然后写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把整本书背下来,忘记也是一瞬间的事。而只有自己辛苦探索的成果,才是深刻而甘之如饴的。高考,在中国人的眼中就是一次人生的血洗,是非成败全在顷刻定格。然而,在澳大利亚,通过大学考试并不是唯一的路。如 果考试失败,学生仍有可能先入叫做 TAFE 的专科学校然后转接进入大学。优秀大学也仍然有机会进入。 同样,在澳大利亚,工作是分成全职和兼职的。而很多国家仍然只有全职工作。兼职工作给了人们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完成其他的人生目标。兼职工作也让人们的身心不 至于过于疲惫。让人们更好的安排时间去调理和修养。 所以,真正的自由是人们能够拥有选择的权利,拥有掌握自己人生的权力,拥有更多 的发展自我的机会。而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是无视他人的利益而以自我为中心。


上一篇:重读狄更斯
下一篇:卫铄


评论专区

潘学峰2022-12-03发表
有意思!呵呵...对待这类课堂耍自由的同学的有效方法是让他们对教师有崇拜感。我屡试不爽...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