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引吭高歌 第50章 引吭高歌
作者:马济元  发布日期:2022-11-09 17:08:38  浏览次数:584
分享到:

老友重逢,六亲聚会,邻里光临。面对这么喜庆的欢聚场景,阿文忍不住喉咙痒痒,引吭高歌。家主引吭高歌,一家人也都为喜庆场面感动,也都想释放心中喜悦之情而放声高唱。于是,妻子巧林,三子雪元,大孙女明霞等徐家三代人,在二头雪明二胡的琴声里,与阿文一起齐声歌唱:“六亲聚会多开心,欢聚一堂亲又亲。同心共祝家国好,恭贺水乡气象新……”

群情亢奋,人人都想引吭高歌唱上一曲,因此,出席双庆宴会的在场所有亲友都情不自禁纵情欢唱:“山歌同唱水乡情,万众一心向前进。现代化路上迈大步,家乡风光日日新。”全场每一位来宾都在尽情欢歌,丁湾阿文家霎时间浸没在欢乐的海洋里了。

在动人心弦的歌声里,阿文与巧林被刚才赶到的高支书,以及弟倌与丁湾一队的老寿星们请进堂屋,金囡、雪明、雪元分别率领他们的儿女给高堂跪拜并且送上衷心的祝福,亲友们都纷纷祝愿这一对历尽苦难,而今已苦尽甘来的老夫妻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荷兰哥扛着摄像机跟着荷兰姐在屋里屋外到处转悠,兴致勃勃地拍摄。荷兰姐在镜头前声情并茂地解说:“我是荷兰姐,我们荷兰夫妇又一次来到鱼米之乡阳澄湖畔茆河公社丁湾一队老朋友徐阿文徐巧林家做客。三年前,我们第一次来到徐阿文家采风,受到了当地的官员以及徐氏一家的热诚欢迎,积极协助,因而成功地录制了徐阿文徐巧林夫妻以及他们的儿子徐雪元演唱的许多首原生态的非常非常动听的茆河山歌。采访中,我们还倾听了徐巧林冲破封建婚姻的桎梏,追求自由爱情的感人故事。漂亮女孩徐巧林出生富裕人家,是位刚从县城中学毕业的校花级优秀女生。巧林酷爱山歌,她宁愿放弃优渥的生活而追随她家的雇工——山歌王徐阿文,他们在共同劳动中相爱了。为了山歌,为了自由的爱情,巧林拒绝嫁入官绅豪门,与恋人悄悄出走来到了阳澄湖滨的丁湾安家,结为终身伴侣。今天,阳澄湖湖滨风和日丽,我们荷兰夫妇再一次莅临丁湾。丁湾大变样了,丁湾人家家住上了新瓦房,徐家也大变样了,住上了两幢崭新的瓦房,儿孙满堂。今天徐家宾朋满座,喜气洋洋,因为徐阿文六十大寿了,况且又是两位高堂的红宝石婚,双喜临门哪!因而徐家特地举办了双庆喜宴。请允许我通报一下徐家来宾尊贵的名号,他们是:当年阳澄湖地区‘江抗’助奸队戈队长以及夫人应滢女士,当年‘江抗’后方医院院长章医生以及夫人庞护士,此外有丁湾大队党支部的高书记,还有阿文巧林的多位患难之交好兄弟好姐妹……诸位稍稍等一会儿,现在又有贵客光临徐府,来客是江南名城东吴市广播电台的胡台长以及他所率领的茆河山歌文化考察团……”

荷兰哥拍摄着,兢兢业业;荷兰姐解说着,声情并茂。

雪元陪同胡台长带领的茆河山歌文化考察团跨进了堂屋,胡台长等东吴市广播电台的记者们祝福阿文巧林健康长寿,幸福安康。台长双手握住阿文的手说:“山歌王,今朝来您家考察,恰巧是您老六十大寿,红宝石婚庆典,没有想到这么凑巧,打扰了,老寿星。”

“台长你客气了,您是大忙人,是我家贵客,要不是贵台来考察,怕是八抬大轿都请不动你啊!你们今儿上门,我家求之不得,我也听说过,贵客到,徐家寒舍是蓬荜生辉。胡台长,你帮助了三子,帮助了茆河电子元件厂,你是我们的恩人,我们得好好感谢您哦!”

“山歌王,您说得我难为情了,我只是打了两个电话而已,该感谢的是国家鼓励和扶持社队办企业发展的好政策,是你们茆河厂产品质量过得硬。再说了,比之你们将为我们的考察所做的奉献相比较,相去太远了!”胡台长双手握住阿文的手,又说,“今天祝贺您的六十大寿,你们老夫妻俩的红宝石婚,明天是周末,我们还要来观摩雪元教唱山歌呢。好了,山歌王,山歌后,我们明天再来!”

菜肴已在弟倌队长的带领下上了桌,亲友们都已经欢欢喜喜入了席。胡台长一行想逃之夭夭,雪元当然不允许,他拦住胡台长说:“你们走,那以后就甭来找我还有老爸老妈了,也不用再来丁湾了。”胡台长等记者们面面相觑。咳,民风淳朴,入乡随俗,胡台长一行人不得不入席,盛情难却哦!

乡村喜宴,实实在在,欢天喜地。阿文一家人一次次为亲朋好友劝酒,气氛热烈,人人兴奋得面红耳赤。

喝着酒,吃着肉,荷兰夫妇惋惜地感叹:“明晚我们必须得赶飞机回国,没有机会观摩雪元兄弟的山歌教学,遗憾之至哪。羡慕你们,尊敬的胡台长。”

胡台长给荷兰夫妻满上一杯酒,说道:“尊敬的山歌友人,我的同行,你给个名片,或者留个通讯地址,我可以拷贝一份邮给你,您说好不好啊?”

“太好了,谢谢胡台长。”荷兰姐兴奋站起身,给胡台长敬了一杯酒。

“喂喂,胡台长,您这不是拣佛烧香吗?我们也麻烦你多拷贝一份,送给我们茆河公社,因为我相信东吴台摄的像录的音一定刮刮叫!”柳书记张社长迟到了,正在跟着雪元走敬堂屋,刚好听到了两人的说话。

“好好好,应该,不过得谢谢茆河领导的夸奖!”

“好,那我们一言为定。”

“是啊,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胡台长,我这个门外汉也说一个小小的要求。”戈队长微笑着说话了。

“好啊,老首长请说,小胡洗耳恭听,一定尽力照办。”

“很简单的,我请求你们电台能够像茆河公社的广播站那样,每周在一个固定节目中播放茆河山歌,宣传民族文化。”

“戈队长,您的建议说到我的心里了,我们电台正想怎样传承和弘扬山歌文化,扩大茆河山歌文化的影响,我们一定努力去做,我们的电台就是应该为大众文化做点实事,为宣传弘扬茆河山歌做点贡献。谢谢老前辈的金建议。”

阿文的双庆宴会,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可喜的是第二天傍晚,雪元家又一次灯火通明,人影憧憧,丁湾一队的少儿山歌学唱班又逢周末上课。而胡台长的考察团早已来到了丁湾,记者们分工协作,正认真地在多个方位拍摄着。

巧林见着记者们忙忙忙碌碌,轻声问:“胡台长,你们要拍那么多片子?”

“是呀,我们要把丁湾的夜晚拍下来,把茆河山歌拍下来,把雪元的少儿山歌教学过程拍下来。昨天,戈队长都提建议了,我们还要在东吴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呢,让东吴人人人知道茆河山歌,传唱茆河山歌。”

“嚯,让茆河山歌家喻户晓,太好了!”明霞高兴地拍着小手,“那一定还可以上报纸,办展览?”

“是啊,小朋友说得真好,茆河山歌应该好好广播、展览,让大家多了解,多传唱。所以,我主动提出拷贝给荷兰夫妇,让荷兰人,让全世界都知道茆河山歌。”

“咿呀,那太好了!”巧林无比憧憬。

“胡台长,明霞妹妹的山歌唱得和奶奶一样好呢。”小莹搀着孙女来学歌了,她告诉胡台长。

“哦,霞霞是山歌世家的第三代传人,唱一个可以吗?”

“好,明霞,你唱一个伯伯听。”巧林答应。

“嗯,叫我爸爸来拉琴哦。”

“好的,稍等。”雪明跑回家拿来二胡,琴声悠悠响起,明霞一挺胸脯唱开了:“玉水山上有只花升箩,三岁小囡也爱唱山歌。山歌本是爷娘教,还须自肚里聪明自己做。”

悠扬的歌声里,丁湾各处亮起了灯火。学唱山歌的孩子们,挽着小凳子,三三两两,唱着山歌来到了阿文家。孩子们活泼可爱,歌甜声美,再次吸引住了记者们的镜头。

“张良就是唱歌郎,坐着风筝教思乡,传唱山歌千千万,代代歌手敬张良。”雪元的徒弟陈苗苗划着小划子唱着山歌来上学了,他走路一瘸一拐,记者的镜头立马又对准了陈苗苗。

“你叫陈苗苗?”

“是呀,你怎么认得我?”

“我认识你师傅呀。”

“哦……”

“你为啥要拜师学唱山歌呀?”

“遗传嘛!我爷爷喜爱山歌,冒着性命危险把山歌孤本《赵圣关》砌进砖墙保存;徐奶奶喜爱山歌,宁愿放弃优渥的生活追随徐爷爷离乡背井。他们这种喜爱遗传下来了,所以,我呀,明霞呀,都爱上唱山歌了。”

“说得好,苗苗好棒!”场院上掌声四起。

嘀嘀,雪元吹响了上课的哨子。孩子们恭恭正正地在教室里安坐。

“同学们,先听我唱一支山歌。” 雪元宣布上课后,随即唱响了一支传统山歌,“进得佛堂念弥陀,下得田来唱山歌,念一世弥陀勿会西天去,唱一声山歌稻发棵。”

然后,雪元向学生们发问:“知道这山歌唱些什么吗?”

“种稻子。”

“下地唱山歌。”

“对啊,这山歌是说,唱了山歌干活有劲,能种好水稻。同学们,这可是有故事的。”雪元环视“教室”,注视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说道,“最早唱这支山歌的人叫陆阿姨。陆阿姨六岁那年,东洋鬼子放火烧了她家的房子,杀了她的爸妈。从此,她跟着奶奶过日子。陆阿姨白天要割青草养羊,晚上还要与奶奶一起纺棉纱。为了赶走瞌睡多纺棉纱,陆阿姨让奶奶教她唱山歌。唱呀唱呀,聪明的陆阿姨就唱成了出名的山歌手。九年前,陆阿姨把这首山歌唱上了北京的文教群英会。”

“哇,陆阿姨真了不起。”

“老师,我也喜欢唱山歌。”

“我长大了也要做出名的山歌手。”

孩子们学山歌的热情高涨。站在“教室”外头的胡台长等记者,笑容满面地拍摄着。

给孩子们教唱了一支山歌后,雪元把孩子们分为两组,练习山歌对唱。

“老师,我一个人唱,明霞姐姐为我伴舞。”青竹女儿妮妮举手说。

马上,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青山坳里清水湾,清水湾里清水墩,清水炖上有颗夜明珠,夜明珠闪光清水墩……”

有歌有舞有音乐,教室内外,围观者都寂静无声。

良久,妮妮和明霞在掌声里鞠躬致谢。

“柳书记,您也来了!”巧林的招呼使大家发现,外头早已又站着一帮人。

柳书记满含歉意:“雪元,我们打扰你上课了吧?”

“没有啊,柳书记,现在是孩子们演唱。”雪元转向他的学生,“同学们,下课了,再见!”

“老师再见!”

孩子们回家离去,柳书记与胡台长握手,介绍说:“胡台长,沃国农耕文化交流团,也过来听听雪元教唱山歌。”

“我们也是了。下星期五,茆河中心小学山歌班也要开始上课了。”李校长也来了。

沃国胖子团长眉开眼笑:“茆河山歌动听,是沃国山歌的源头!”

“是啊,茆河山歌传承千余年,必须发扬光大。”

东吴的考察团,沃国的交流团,都还在忙碌地拍摄着,镁光灯不停地闪烁。

看着记者们忙碌,柳书记又与台长说:“胡台长,可不可以拍一张山歌世家全家人的唱歌照?”

“好啊,我也正想和雪元说呢。”

于是,阿文全家11口一个不少,站在自家的堂屋里,面对着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引吭高歌:“花儿要数春天多,喜事要算茆河多……”

一家三代人歌声特别的悠扬嘹亮。这歌声,在丁湾美丽的夜空,久久回荡。

尾声

山歌王徐阿文,以及阿文的爱妻山歌王后徐巧林,他们的家庭被山歌之乡的群众誉为山歌世家。阿文的三子雪元、二头雪明是山歌世家第二代传人,第三代歌手是明霞,第四代则是楚凡了。这个山歌世家的四代优秀山歌手,都先后许多次参加过本村,本镇,本县、本市许许多多场次的山歌对歌会,演唱会,赛歌会,也曾多次随同茆河山歌艺术团,参加所在县、市、省、华东地区以及外省市的山歌会演、展演、巡演,许多次上北京以及登上央视大舞台献唱,一年中还有很多次接受县、市、省和央视等各级记者的采访,录制节目。二十多年前,雪元曾携孙女楚凡一同登上央视,为中国民歌风唱开头。尤为可喜可贺的是他们每一次参演都会满面春风地捧着奖杯、鲜花,载誉而归。山歌世家的第二代传人徐雪元酷爱山歌,还热心于山歌文化的传承,在新世纪初被省府命名为吴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新世纪里,被民间誉为山歌王子的雪元参加过云南、宁夏、广西等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民歌展演、会演,曾随同茆河山歌艺术团出国赴东南的亚多国巡演,为我国的民族文化,为山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彪炳地方史志的贡献。

雪元酷爱山歌,热心于山歌的传承。他兼任着本地的小学、中学的山歌教学已几十年,十多年前又受聘于东吴市一所大学的音乐学院,出任山歌教员,登上大雅之堂传授乡言俚语的山歌。现今已七十多岁的山歌王子,依然兼任着本地市内一所大学和一所职业中学的山歌教学课,担任着本镇中小学山歌教学、辅导。依然引吭高歌,活跃在演唱水乡山歌的舞台上,活跃在大、中、小学校的山歌教学事业上。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