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短篇中篇

短篇中篇

开出租车的故事
作者:何伟勇  发布日期:2010-11-30 02:00:00  浏览次数:4235
分享到:
        在悉尼开出租车时间久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作为一名华人移民多少有点融入澳洲主流社会的味道。这种味道尽管缺少像模像样的“澳式英语”作为桥梁来沟通,但经过长年累月和五花八门的住房建筑,街道景物等视觉接触,以及和三教九流男女老少乘客的互打交道,即便味道不浓也在潜移默化中把其味觉留下了。出租车司机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社会生活层面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人们常说,参与生活,才能热爱生活。热爱生活才能寻找到生命的快乐。由此我想到,当我在开出租车的时候,我的快乐在哪儿呢?或者我假设,如果我不干这个职业的话,我能说融入澳洲社会并对其有一个广泛的了解吗?我当然不是说,其他职业不能,而是说像我这样无一技之长且英语讲的相当蹩脚的人,要在一个不同于自己祖国的社会层面,生活得有意思点,还有什么职业可让我选择呢?为此,我真的要感谢我在国内就认识的朋友曹万成先生。这位仁兄,他可能了解我吧,那时我还在工厂打工,他已经在开出租车了,打电话给我,对我说,你也该去开出租车。还说你在国内就会开车,为什么要把自己捆在工厂里?就这样,在他的引导下,我进入了这个行当。坦白说这个职业虽然不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职业,甚至有时还会事出有因地令人产生愤怒和怨恨,但毫无疑问,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职业,是一个可以让我接触到社会的人间悲喜,人情冷暖,人物百态,人心善恶,从而书写自己人生的职业。
    为此,我已写了不少自己所熟悉的开出租车的生活,今天再写几个故事与各位分享。
  
故事之一·一包香烟
       说澳洲人有钱,一点不假。而且我也高兴。说澳洲人懒,也一点不假。而且我更高兴。一天晚上,已近深更半夜,又不是周末,马路上早已冷冷清清。我在市区转了几圈找不到客就把出租车停在了悉尼北区的一个出租车站头候客。等了一会儿,没有来客,刚想离去,这时无线电总台派出了一个电话约定的顾客给我,顾客的要求是让司机代买包香烟然后送到府上。就是说顾客不乘我的车,而要我为客人服务。我接下这个“生意”后,有点好笑。好笑这位顾客这么懒,懒得要出租车司机去买香烟。当然,这种懒,对喜欢做生意的出租车司机来说是高兴的。但又有点担心,担心万一把烟买好送上门,顾客说不要了怎么办?或者是一个开玩笑性质的“恶作剧”怎么办?虽说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但万一不幸碰上了,顾客说没有这回事,岂不浪费了时间不说,还把钱也浪费了?想到这些,为了保险起见,我决定还是先上门问明情况拿了钱再说。于是,我按总台给的地址来到这位客户家,敲开了门。
        开门出来的是位女士,我闻到了一股香烟味。她可能刚把烟吸完吧,见我上门便喜形于色说,这么快就来了,话音未落,见我两手空空,没等我开口解释,接着就问,怎么还没有去买香烟?我如实答还没去买。女士见状有点奇怪,那表情似乎有点不高兴,问我为什么不去买?是否忧虑没有钱?其实,我怎么会连买包香烟的钱也没有呢。只不过我不想说出我的真心想法罢了。我灵机一动说,我不知你想买什么牌子的香烟,其实我是在明知故问,因为总台通过荧幕已经显示给我顾客要买的香烟牌子。我装了一回傻,她信了。于是她友好的告诉我要买那种香烟,然后给了一张五十元的钞票说,买两包烟吧,其余的作为车费,不够的话回来再给。
       她的信任和大方真的令我吃惊,让我一下子忘记了她的懒。我迅速驾车来到附近的加油站买了两包香烟,二十五元不到,我开了发票,加上车费十元多一点,总计不过三十五元,我照章办事,将香烟送给这位顾客时,故意把她承诺给我的多余十五元找头也给了她。她说,不用给了,说这是我为她买烟的小费。这是小费吗?不小啦。我连声道谢。
  
故事之二·三个孩子
       这三个孩子,是我在开出租车生涯里,至今碰到的最能让我产生联想的三位小乘客。有时候,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起他们。他们最大的才八岁,是个男孩,小的才四岁,是个女孩。他们的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就像童话里的小天使,真是可爱极了。我不知道他们长大后会不会出类拔萃,可是从童年的天真中,我明显地感到他们生活在与众不一般的环境里。
       那时春天季节里一个星期五的傍晚,我接到一个电话预订的客户,按照客户地址,我驾车来到castle hill地区的一幢豪宅前,按了一下喇叭。这时从门里走出来一位家庭妇女,来到我车窗前对我说,送三个孩子去eastwood可以吗?三个孩子?我感到有点意外,也有点为难,主要是承载孩子责任性太大,不安全,怕意外出事。我也从来没有接过没有大人陪同的儿童乘客,而且有三个。但我没有拒绝,也无法拒绝。这时三个孩子已争先恐后来到车旁,熟练地准备开门上车,看着他们天真烂漫好像是离开幼儿园回家的样子,我会意地笑了。不过,当我知道这位妇女就是孩子们的母亲后,我才明白载这三位小乘客不是回家而是去另外一个地方了。
       只是我在心里纳闷,这位母亲为什么不陪同孩子一起去呢?没让我多想,这位母亲开口了,问我去这个地方知不知道怎么走?我说知道,但没有大人护送最好给个详细地址。没想到她说,到了那里孩子可以为我带路。孩子可以为我带路?我将信将疑。妇女见我面露难色就说。请放心,孩子每周都去,他们知道地址。三个孩子兴高采烈乘上了我的车,其中两个小一点的孩子坐在后座,妇女帮他们系好了安全带。大一点的一个孩子坐在前座,自己系上安全带。在开车前,我还是有点不放心,问大一点的孩子,你能给我指路吗?他点点头,眼睛里流露出懂事的自信。
        一路上孩子们果然听话。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孩子们去那里干什么?我问坐在前排位上的孩子,孩子告诉我,去他们爹爹那里玩。爹爹不就是父亲吗?父亲和母亲不住在一起?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了些什么?想问但不敢问,怕让孩子愉快的心情遭到破坏。没有想到天真的孩子主动说了,爹爹和妈咪离婚了,平时和妈咪在一起,每个周末去爹爹那里。我的天啊,他们是父母离婚的孩子,一种不安之情悄悄地爬上了我的心头,可是看到他们的童年,在我的感觉中依然非常快乐的样子,我的心情又善解了。我想这也算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象征吧……

上一篇:蓝天下的教堂
下一篇:情陷维拉坞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