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彪哥印象--记云南知青杨小彪(一)
作者:孙晋福  发布日期:2017-04-16 21:48:10  浏览次数:2997
分享到: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提笔想起《论语》里孔子的这句话,一是想表达一下听到国内朋友将要到访的心情。二是知道来者好喝酒,这下可找个理由坐下来跟哥们一起畅饮一番了。

提早几天就接通知,云南的知青会会长杨小彪要来澳洲。这趟来不是游山玩水,观景赏花,而是来参加堪培拉举办的世界马拉松比赛。我一头雾水,有点想不通了。之前只知道杨兄是个冬泳爱好者,每年严冬季节他都去东北参加老年组冬泳比赛,而且每次都拿冠军。在全国冬泳业余选手中是个有名人物。几年不见,又搞了新的花头,据介绍还是云南马拉松长跑队队长。还听说长跑队取名叫"百马",意为有生之年的目标是参加一百次比赛。这近七十的人了,真让我有点读不懂了。

老三届知青辛苦到这个年头,无论是功成名就或是年高退休,都已经是告老还乡,颐享天年,或是报孙子讲养生,别无他求了,可彪哥就是个劳碌的命,一天也闲不下来。在昆明,从各级领导,到同事朋友,没有人不知道他是个大忙人。工作上除了要管理两百多号人的公司外,社会活动相当多。研讨交流、老年口琴队、冬泳队、知青关爱基金会云南站负责人、敬老协会负责人、这又多了个百马队,可真够他忙乎的。再说他是个热心肠,关系广,朋友找他帮忙办事的太多,所以还要经常帮人找关系,赴应酬。听说他还是个出了名的"红娘",通过他牵线,已经有8对情侣喜结良缘。面对这么个年近花甲还在拼、还在闯的"彪子",我真是拱手膜拜,服了他了。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他顺应潮流而行,励志奋发在这股浪潮里搏击了三十多年,在个人的世界里也已修成正果,梦想成真。由于他的外向的性格及热心助人以诚取信的人品且又为老谦卑处事低调,当地熟悉他的人都习惯地叫他彪哥。这也是我此文取题的用意了。这是一个奇人,他的人生就成了一个传奇的故事,也成了一个可歌可泣的知青历史缩影。

彪哥出生在昆明。父亲是上海人,全国解放前在云南做党的地下工作,后来一直在云南公安部门任职。由于秉性耿直,不隐瞒观点,在反右运动中被划成右派。彪哥的童年一直生活在被人瞧不起受人欺负的环境中长大。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从昆明下放到瑞丽农村。在贫困的山区整整呆了8年。那是一段让人不忍回首的艰难岁月。出身不好的他始终生活在黑五类狗崽子的阴影之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颓废混日子。脏活累活抢着干,艰难危险冲在前。曾多次被县里评为知青标兵,并当上了管理30多名知青的户长。  

文革结束后知青返城,彪哥被分配到昆明一家轧钢厂当工人。在平淡的工作环境里,他学会了律已宽人、任劳任怨;学会了经营自己;学会了在逆境中成长。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有市场的嗅觉和经商的眼光。工作后不久他便辞职下海组建了昆明市高层建筑清洁公司,其公司在专业高空作业上一举夺得全国同行业第一,彪哥编写的高空作业论文及规范操作管理规则为国家相关部门起草制定全国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提供了一手资料,并多次受到表彰。

我与彪哥认识几年了,交往不多,可印象很深。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是在2012年,在澳洲中国知青协会创会会长许昭辉的带领下,时任会长孙晋福、名誉会长李秉文,副会长陈以纲、知青网负责人李建萍以及知青家属一行八人去云南拜访过他和云南知青会。那天见面的场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彪哥派车把我们接到了他家,也就是他的公司所在地。刚一下车远远地就听到他组织的云南知青和腰鼓队站列路两旁,载歌载舞夹道欢迎,象是迊接英雄的归来。我们哪见过这阵式,一时有种手足无措,热泪盈眶的感觉,这种宾至如归的氛围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彼此象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随团去的李滔滔, 沙海燕,沈国梅虽没下过乡,当她们看到云南知青大哥大姐们的那种热情和真诚,也能感受到天下知青是一家人的温暖。

彪哥的家座落在昆明城的一角,若大的院子里是一个两层楼的建筑。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奇树花木和种着各种蔬菜的园子。彪哥边走边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家的一草一木,从仓库到工人宿舍再到二楼办公室。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藏酒室。彪哥爱喝酒,他的酒量是远近有名的一斤不倒八两不醉,半斤过后不误开会。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各地名酒占满了架上架下的每一个空间。进门就能闻到扑鼻的香味,象是畅游在酒的海洋里。走出酒窖,墙面上挂着他公司的广告语:除了初恋的回忆,清洗一切。每一个看过这个广告的人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震撼、都会产生一种浮想。楼台可以清洗,亭格可以更换,可逝去的青春年华,一生的酸甜苦辣叫人怎么拂一拂长袖,就此忘却呢?接下来是两地知青联欢茶话会。时任会长孙晋福代表澳洲知青协会向云南知青的接待安排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澳洲知青洋插队的历程与生活,彪哥和他的云南知青还为我们准备了歌舞表演。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与他们在一起的短暂时间里,我们还去参观了一下知青敬老院,这是云南知青召集社会力量专门为老无所依的知青建造的。看到敬老院里那些知青弯下的身躯、蹒跚的脚步,想起他们都曾年轻过,幻想过,恋爱过,奉献过,但人终将老去,都要走到生命的终结。知青帮知青,以彪哥为代表的云南知青们真正为老年知青们着想,知青敬老院使他们有了归宿,有了活着的尊严,让知青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体会到人间温情。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