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你从哪里来?(二十) 外婆严惠君提亲李家
作者:尹怡红  发布日期:2017-02-13 20:52:24  浏览次数:2147
分享到:

yihong.png

时隔春节,讲过的故事略作提示:

最初出场人为我高祖严爾寍,因其子严家珍(严璋)学成获职,亲自出街买山货,打算操厨欢庆,结果乐极生悲。

高祖去世后,曾祖严璋(严家珍),开皮坊生意撑持门庭,意在让弟子不离书香正道。

曾祖去世后我大舅爷爷、我外婆、我二舅爷爷,兄姐弟三人相依为命。

故事刚讲到我大舅爷爷。

-------------------------------------------------------

关于大舅爷爷的故事意犹未尽,诸如他翻译的手稿《富兰克林自传》和莫泊桑的《项链》,用很小的字写在十多本信签纸上,最终憾成遗物等等……鹏和表哥的连载纪念文章里有大量资料供吾辈细品缅怀。

话说曾祖母严吴氏去世之前,我二舅爷爷与他一个表妹------我曾祖母娘家哥哥的一个女儿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曾祖母严吴氏与她娘家嫂子早就定下了儿女这门亲上加亲的亲事,这里也暂且不表。

曾祖母最放不心不下的是女儿(我外婆),她一直在父母跟前协助账务,操心忙碌,父亲生病后家里更没有顾得上她的亲事。拖到二十出头还没有定下婆家,在当时是极少见的。曾祖母临终曾把长子长媳(我大舅爷爷、大舅婆婆)唤倒跟前,郑重地将这番心事托付给他们:不挑家业富贵,只要根基名声牢靠,弟子品貌般配就好。兄嫂如嘱给媒婆放了话,可是合适的子弟早就被家有闺女的人家选定,到这个年龄已经很难几全,所以高不成低不就又拖了两年。

话说彭县蒙阳场有一家李姓小地主(但愿祖宗能原谅我用这样的语气说话),因时令不好,变卖田产做本钱到成都开绸缎庄谋求转机。李家长子李云峰已经成婚,机敏过人、见多识广。多次顺江而下,在重庆上海之间探路蹬打,深得父母信任,家业早已交给他打点;次子李瑞峰依靠兄长支撑,潜心圣贤诗书。举家搬迁成都时,他只是身形跟随至闹市,窗外杂事仍难入耳。

刚在成都立足,李家新开的绸缎铺拉场子、绷面子,留给外人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印象。因家有年轻未婚弟子,媒婆腿脚就跟得很勤,先找嫂子打听,嫂子也不知那是媒婆,只记得自己当家人吩咐在成都对外人要夸大家业根基,才好立足新环境,争取到最大的信任。于是她把老家听说过的知名乡绅都归揽为自家的近亲,只字不提老家田产已经全部变卖,她把原有田产和当时仅存的两亩卖不出去的连佃农都愿不租赁的烂泥田,以及留给穷本家看守的旧宅子连同祖坟茔地一起作素材,使出一个乡镇女人所能尽到的本领,夸张到天花乱坠的极致。

媒婆将这一好消息带给我大舅婆婆,大舅婆婆听得眉开眼笑,巴不得马上促成姑子这桩亲事。可是我大舅爷爷对自己亲妹妹的终身大事责任心更重些,无论多么富裕都不想与不知根底的外乡人结亲。大舅婆婆不依:妹儿都二十二、三了,你听到街坊的闲话了吗,说我们不放妹儿是舍不得治办嫁妆,要留她在娘家养老哦。抵不住内人的怂恿,我大舅爷爷去找李家附近的朋友打听那位新来乍到的李家二少爷的言行与为人。

没料想这朋友对李家二少爷赞不绝口。我大舅爷爷这位朋友说起自己不久前在街口茶馆所见所闻:那一天,不知哪里的地痞幺儿也不知从哪里借来个黑人拴在街头显摆。炎炎盛夏,那黑人被铁索练锁在酷暑里整整半天,路人不辨是猿是猴,远远看着,或是远远看看就走。这李家二少爷起初在茶铺里吃茶看书,后来才留意到路口正在上演的新鲜事。只见他走近那黑人仔细端详了好一阵,回到茶馆,对店家说 “那是人,不是猴子,不信你把细看看他的眼神。”,并要了杯茶请店家送去给那黑人喝,几个跑堂的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敢靠近,这李家二少爷竟然亲自动手,一口一口喂完黑人那杯茶。

QQ图片20160415154545.jpg

 

媒婆的提亲通过了,而且不久后,这位李家二少爷和我大舅爷爷、及李尧棠(巴金)等几位我大舅爷爷的同学都成了打脚球的球友。我外婆对我说,我外公待人慷慨、新潮气派,这些优点虽受朋友欢迎,但在后来的现实家庭生活中,却带给她无穷无尽的烦恼。

家人成日里张罗着这件大事,唯独我外婆还蒙在鼓中。一天,我大舅婆婆订了几乘轿子,约我外婆和前院的两三个小女伴儿一道去相馆照相。好耍,难得出门的几个女孩子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回到家一整天都还在为这件事兴奋不已。几天后大舅爷爷帮忙取回来她们的照片,大家那兴奋劲头又回了一遍潮。我外婆这时候才觉察到一点儿端倪:人人都有两张照片,而她几次抖空那纸袋都只找到一张照片……

(见图,就是这张照片)





评论专区

2017-02-18发表
叩谢版主编辑家谱索引,使它出落得如此明晰。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