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多巴湖上的聯想
作者:許均銓  发布日期:2010-06-10 02:00:00  浏览次数:2813
分享到:
                           —— 写在2009.05苏北文学节之后
                                 
早晨的阳光还不热,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湖水清澈见底,湖面平滑如镜,湖的四同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山上看不到裸露的石块,热带丰富的降雨量,为植物提供足够的水份。我视野中是一片还没有受到现代工业污染的天空、山林、湖水,这就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马达高原上的多巴(Toba)湖。
 
 
游艇离开不拉八市(parapat)码头,游艇的顶层有香港作家陶然、台湾诗人林焕彰、马来西亚作家多拉、菲尔、印度尼西亚写作者协会成员何华实、林秀、林文锦、韩宛芝等,我们这一群来自两岸四地、东南亚的文友,沐浴在的清凉的湖风中。游艇仓里还有数十位文友正在唱歌,海鸥在湖面飞翔,似乎在为这艘驶向湖心萨摩西(Samosir)岛的游艇护航。
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有13000多个岛屿,据地理数据记载,约7万5千年前一场火山爆发,导致山顶陷落而形成了今日的多巴(Toba)湖。多巴湖(印度尼西亚语:Danau Toba,英语:Lake Toba),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北部的火山湖,此湖呈菱形,坐标西北角,北纬2.88度,东经98.52度,东南角,北纬2.35度,东经99.1度,长约100公里,宽约30公里,面积1,3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湖最深处529米,海拔906米。多巴湖是印度尼西亚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在世界淡水湖泊中排名第三。
 
 
当地导游杨先生说:“湖中的萨摩西(Samosir)岛有627平方公里,比新加坡的面积618平方公里还大9平方公里。”萨摩西(Samosir)岛是苏门答腊岛中之岛。
讲到比新加坡还大,我就会联想到新加坡诗人寒川,他在另一艘游艇上。这次文学节新书发布会上有一本诗集《多巴湖恋歌》,正是他的作品。这是一本华印双语诗集,由印度尼西亚棉兰市华文作家晓星译成印度尼西亚文。晓星和寒川,相识于1980年,他们游多巴湖,28年后出了这本双语诗集,这是印华文坛的一大创举。此书由印度尼西亚棉兰的孙国静、雅加达的许鸿刚、泗水的顾长福、李金昌、万隆的李福南等五位文友赞助出版经费,选择在2008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60周年国庆发布,在宣传印度尼西亚的进社进步,多元文化共存,有相当的积极作用。
 
 
我在岛上参观了亚齐王朝西达布塔尔的陵墓,陵墓附近有巨大石头雕像;还有巴塔克人的传统民宅,屋顶高大,两头翘起,形似牛角,这里的居民都相信水牛角可以避邪。岛上的安巴里塔村内有巴塔克王朝聚会或判案的石桌、石椅和石刑具等。游游团这次上萨摩西(Samosir)岛,只参观了几个景点,听导游讲解,印象不深。在澳门,有多种宣传景点的小册子免费派送,游客可以边看景点边看文字说明,印象会更深刻,在这一方面,印度尼西亚的旅游配套宣传还需要努力。
 
 
这次上萨摩西(Samosir)岛游览,只到了几平方公里的地方,这里只能算一个略大的村落,或是一个小镇。很多旅游团是从棉兰市出发,到多巴湖一日游,如蜻蜓点水,对马达族文化村的了解也只限于——到此一游。而这一次多巴湖之旅有200余位文友,在多巴湖畔住了两晚,不少文友会回到各地后在文章中留下这次活动。
笔者在萨摩西岛上有一个特别想法,新加坡华族、印度尼西亚华族已写下多巴湖的不少诗篇、散文作品,不知有没有华族学者、文人、将马达族的历史文化故事进一步分析,用华文写成论文?这是华族在宏扬华族文学的同时,对印度尼西亚其它民族做更深的学术研究,这将是印度尼西亚文化上的另一个创举。这种研究当然不局限于多巴湖的马达族文化。
游多巴湖,意犹未尽,听说在萨摩西岛的西北端有一名为西比索比瀑布,水从石洞涌流,从 300多米的高处飞流急下,注入湖中,壮观至极。湖西北的东迎渔村,背山面水,崖影波光,清绝诱人,有“世外桃源”美誉。
到印度尼西亚之前,我在电视台节目中看过多巴湖、萨摩西岛旖旎风光,是苏门达腊岛上的湖心岛,最奇特的是此岛上有两个小湖泊,故有“岛中岛,湖中湖” 之奇观美誉。这次没机会参观上述景点。多巴湖周围还有多座活火山,海拔在 2000 米以上的有西巴亚活火山、森纳布活火山等,多座火山口常有轻烟冒出,加上山顶白云缭绕,如梦如幻,景色迷人。
在多巴湖的游艇上,我感到「苏北文学节」是一个成功的平台,让多国文友知道印度尼西亚华文文学在严冬后萌发出来惊人的生命力。多巴湖之旅是开启印华文学宝库其中的一把金锁匙,主办单位慷慨地向与会文友赠送金锁匙,让文友在这文学宝库中随意探幽寻宝,用手中的笔写下属于自己的壮丽诗篇。也同时向世界展现印度尼西亚华族的文学作品,文学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多元文化是现代社会的最佳典范。「苏北文学节」是印度尼西亚华族有史以来首届文学节,是华文文学活动的分水岭,是印度尼西亚华族文学向深度、广度发展新的里程碑。
印度尼西亚有1600万华族,千百年来为印度尼西亚的社会进步,经济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笔者更期待华族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在多元文化的印度尼西亚,写出华族创业的艰辛、守业的艰难;展出独特的文采,让世界进一步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景名胜;了解印度尼西亚的方方面面,为印度尼西亚的社会和谐,经济繁荣,文化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9.7.5發表於印尼精蘭早報

 

 


上一篇:驛站的歲月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