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一個普遍市民在澳門特區的生活
作者:許均銓  发布日期:2010-06-10 02:00:00  浏览次数:2443
分享到:

「你们是从澳门来的吗?今天是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澳门在那点(那点即什么地方之意,云南方言。)?」云南丽江古城的商户问我。

 
「你晓得香港吗?」我说。

「晓得。」商户说。

「澳门就在香港访旁边,坐船大约一小时。」我说。

旁边的商户听到我们是澳门来的,都围过来看。这几个商户都说是第一次见到澳门的旅客。

十年前的1999年12月20日,是澳门特区政府成立的日子前夕,我任职的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近20人出发到云南昆明、丽江等地旅游,我在享受公司福利的同时,因遇到澳门回归的日子,全国破例放假一天,也因为全国放假,澳门的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一下子提高了,而我个人也则留下以上的趣事。

解放军进驻澳门那天,我在珠海夏湾读初中的儿子是在拱北口岸放彩球的学生之一;我在珠海拱北中学读高中的女儿是在拱北口岸向解放军献花的女学生之一;澳门这一边,在欢迎解放军进驻澳门市民队伍中,有我太太,她在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的行列里挥舞手中的花束。

我从云南旅游回来,澳门已是新的特区政府,可以说是完全的“改朝换代”了。葡萄牙近500年的占踞历史划上句号。

一晃十年,我,这个普通的市民,在这个不足30平方公里的特别行政区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收获?

当年向解放军献花的女儿已在广东药学院药学系本科毕业,参加工作了。当年在口岸放彩球欢送解放军进驻澳门的儿子也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毕业,刚参加工作。

我是缅甸归国华侨,因机缘在2000年1月,我参加了在澳门举办的首届全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后,从此,我较回归前多参加了社会活动。2002年到昆明举办的第二届、2004年到广州举办的第三届、2007年到香港举办的第四届全世界缅华同侨联谊会我都有参加。

2002年4 月我出版了《缅甸佛国之旅》一书 (合编着)。此书由缅甸驻香港总领事吴苗戚先生写序,我将此书交香港书店代售。吴苗戚总领事说:“这是在香港唯一宣传缅甸的书籍。”我们赠送他50本,他说:分放在缅甸驻北京大使馆和驻香港领事馆,宣传缅甸。

 

2005年12月再出版了《归侨在澳门》一书(合编着)。澳门已故学者黄汉强先生在2002年中对我们说:“归国华侨在澳门已有百余年历史,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是一个空白,你们是归国华侨,应做这方面的工作。” 《归侨在澳门》一书填补了一个空白。

 

在文学创作方面:

一) 2004.11我的小说《一个父亲的眼泪》获香港文学报、华夏作家网联合主办的二届“华夏作家网杯” 优秀奖;

二) 2004.12.19散文《敬老互助尽在颐康活动中》获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日报、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联合主办的 “敬老好文章” 优异奖。

三) 2007.11.02我的小说《珍树伯》获天津“关爱老人 关注老龄”老年文学征文小说类一等奖。

四) 2007我的小小说《敏敏》获2007(江苏)首届手机小说征文优秀奖。(而我女儿的小说《昏理》获得三等奖)

五) 2009.11.27我的散文《驿站的岁月》获第八届澳门文学奖散文优秀奖。

这十年,生活在对我眷顾的同时,也跟我问了一个残酷我玩,2006年1月25日,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清晨时分,我因脑溢血而进了澳门的山顶医院,医院长达36个钟头的观察、治疗,同时也禁上我进食,包括喝水,血压降到40~70,当我饿得几乎要昏厥前, 我终于喝了一口清水,那口水是一生中最美的甘露。

半年后,我重新上班,脑溢血的后遗症在我身上还不算严重,我利用休养时间,整理了我多年来发表的小小说,2006年8月出版《澳门许均铨微型小说选》。这是澳门第一本微型小说集。

                           

 

 

带着这本书,我首次参加在文莱举办的第六届全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也因为只有我一人去开会,我成了该研究会的受邀理事之一,我的文友从原来在内地的十几个省扩大到十几个国家。

2006年12月,我与三位缅甸归国华侨合编了《缅甸华文文学作品选》,这是缅甸有史以来的第一本较全面的华文文学集,包括新旧诗词、散文、小说等。世界华文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等研讨会上缅甸华文总是空白,没有代表出席,也没有作品展出,这一空白终于填上。

 

 

 

 

2007年初我加入了澳门笔会(作协)。

 

2008年12月,我到上海参加第七届全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这一次我儿子也从北京到上海参加会议,第八届全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2010年中将会在香港举办,我还会去参加。

 

我于2002年加入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参加过几次粤澳关系研究会,会议地点在澳门、广东肇庆、珠海斗门等地,也因此写了几篇勉强算得上论文的论文。

一) 论文《浅论澳门的文化遗产开发与升华》;

二) 论文《把澳门美化成现代桃花源的构想》。

三) 论文《澳门融入珠江流域﹙西部﹚文化走廊的机遇》。

四) 论文《在大金塔下的震撼岁月》简介《缅华社会研究》第一、二、三辑。2004.12澳门《濠镜》第18期。

五) 论文《社团的「生命在于活动」》试论“澳门缅华互助会”36年来的发展与功绩。2008.03澳门《濠镜》第20期。 

2009年5月,我应邀到印度尼西亚棉兰参加「首届苏北文学节」,澳门有两位代表出席,我还是缅甸华侨,是唯一的。

 

 

这就是十年来我这个普通市民取得的一小点成绩,微不足道,离自己定的目标相差甚遥,我已努力去争取,也得到社会认同,有这么一点成绩,我还是感到欣慰。

我喜欢澳门,在这城市里,你可以写你想要写的文章,你可以出版你想要出版的书籍;你可以信仰你任何宗教,你也可以一样不信;你可以参加你喜欢的社团,还有结社的绝对自由,从澳门50多万人口,有三千多个社团,就可以想象到自由的程度。

澳门很小,在地图上看,只是一个小圆点,这小点却是中西文化最早交汇的地方,这里有东北亚最早建成的东望洋灯塔,数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数十座教堂、数十间庙宇,地球村绝无仅有。数百年来,这里没有大的宗教冲突,因为澳门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是多元文化共存的典范。

澳门的优点不用我细述,有一点却一定要说:当我脑溢血(中风)时,家人打电话999求救,救护车在十几分钟就赶到家里,很快送我到澳门山顶医院。由于及时发现、及时的治疗,我身体恢复的很快。时间长短决定生死存亡,尤其在抢救的时候,车程远近是绝对的重要因素,澳门特区最远的车程不足一小时(塞车例外),这就是区域小的好处,我深有体会。我中风的整个治疗及现在的保健,全是免费,因为澳门市民都有这种福利 。

而我参于出版的几本书,得到澳门文化局、澳门基金会等赞助出版经费,在此深表谢意。

这就是澳门。

过去十年,我取得成绩,不多,也不够,未来十年还要努力。澳门特区的十年,取得了有目共赌的辉煌成绩。也希望澳门特区的未来十年,经济更繁荣,社会更进步,超越过去的十年,这应该是全体澳门人的愿望。

2009年12月19日于澳门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