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水至浊则死鱼
作者:林别卓  发布日期:2015-07-28 14:39:06  浏览次数:3640
分享到:

国共两党的“九二共识”促成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两岸人民乐观其成,拍手叫好,可是为什么反映在台湾去年的“九合一”选举上,作为“九二共识”的积极推动者的国民党却遭到惨败,而反对“九二共识”的台独党民进党却获得大胜,甚至还可能赢得2016年大选呢?这要从作为口头协议的“九二共识”本身的历史局限性说起。

何谓“历史局限性”?就是受历史条件和当时的社会现状,包括经济、政治、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局限和制约作用。人不可能超脱于时代。几百年前人类还不知道自己居住的地球竟然是圆的,而且是绕着太阳转的,不是因为古人不聪明,而是因为那时人们的活动范围还很小,生活上无迫切需要去探究日地互动规律的科学冲动,又局限于数学、物理等知识积累的不足和天文探测手段的贫乏,因此也就没有具备足够条件去探究宇宙太空的奥秘。这种自然科学上的历史局限性和社会科学上的历史局限性是同理的。人们想要正确评价它,就要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设身处地地作判断,而不要超越时空地做“事后诸葛亮”。

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和两次内战,积怨很深,却始终“打断骨头连着筋”,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总能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走到一起,“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1992年,海峡两岸依然处于互相敌视的政治状况,但双方的代表居然可以用心知肚明的方式,而非签署法律契约的方式,口头达成了“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以此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和平相处、共谋发展,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大特色,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古人所言“水至清则无鱼”,是指水中要有鱼类赖以生存的微生物、矿物质和泥巴,保持一定的混浊度,若过度清澈则鱼儿就活不了了。为了在“一个中国”的大原则下“求同”,双方以“各自表述”的灵活性“存异”,有意留有一块模糊空间,以免因在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上争吵不休而无果而终。

由于“一个中国”的大原则和大框架得到双方确认,两岸的政府才绕过了政治、军事上和意识形态上的障碍,达成了经济、文化上的一系列惠民协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然而,“九二共识”毕竟还不是双方政府签署的法律文书,其各自用口头表述的方式是受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局限,是迫不得已的。民进党等台独党派抓住这一点大作文章,一方面否认“一个中国共识”的真实存在,另一面抹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可喜成果,利用本土严重的民粹主义倾向进行歪曲宣传,使很多不明真相的台湾民众受到蒙蔽。

“一个中国”是铁打不变的原则,是相对永恒的,而“各自表述”是将会随着两岸关系的“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深入发展而逐渐变为过去式的,最终是会实现“共同表述”的。所以,两岸政治家们要用历史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九二共识”的历史局限性,要重在“一个中国”而轻在“各自表述”。恰恰相反的是,国民党当局在理论上“各取所需,为我所用”,对“九二共识”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于“求同”,而浓墨重彩于“存异”,过份强调“中华民国的合法存在”,又以“一国两府”去抗衡“一国两制”,结果跟台独党的“两国论”相重叠,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台湾民 众的质疑和不满,其民意低落已成必然之势。

至(极)清之水不可以养鱼,难道至浊之水就可以养鱼吗?否。水至浊则死鱼。台湾两大政党为了选票所进行的恶斗已经把台湾的水搅得过度污浊了,使“一个中国”这条大鱼得不到明亮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丰富的养料,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存在着危机。曾经发生的反对两岸服贸协定的“太阳花”学生运动,其实质就是阻碍“一个中国”原则的实施,即将可能发生的台独党上台执政,更是“九二共识”将会遭遇的重挫。当然,有危机也会有机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无限风光在险峰,大家就拭目以待吧。

2015年7月28日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