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日本印象
作者:何伟勇  发布日期:2010-05-12 02:00:00  浏览次数:2247
分享到:
         2009年春节期间,我去了一趟日本,时间不长,却给我留下了三个比较值得回味的印象。
第一个印象,深感日本是个讲究清洁的国家。其实,有此感觉不只是我,凡去过日本的,几乎对日本生存环境的整洁干净无不赞誉有加。
        日本人关注生存环境的干净,不仅表现在城市的商业大街,客流量众多的地铁站,以及旅社,酒店,宾馆等等所谓展示国家形象的公共场所,还包括许多城乡区域的小马路,小角落,小巷子,小弄堂甚至平民住宅区,都一样让人感受其整洁清爽。
         日本不是没有破旧的地方,但破旧不等于破败,不等于脏乱差。日本人居住的环境当然不能和澳洲相比,澳洲树木丛林草地绿化触目皆是,日本相对较少。特别是城市更没有可比性。但是日本的空气质量决不亚于澳洲。象大阪,名古屋这样的大都市包括它的周边地区,人口众多,树木又不多,按理说减少空气污染更为不易。然而,当你身临其境就会发现,给人呼吸的空气是干净的。仰望蓝天是赏心悦目的。我真的无法理解,一个汽车工业,家电工业,化学工业十分先进的国家,是如何形成全民意识来养护这种优良社会环境的。
        我不敢说在日本的马路上看不到一个烟蒂,一片废纸,一个空易拉罐。不过,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少有人做出有损公共环境卫生的事情来。那种随意涂鸦,随口吐痰,随便扔物,绝无仅有。相反的是对保持清洁卫生的那种认真执着,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让人产生深深的感佩。
         记得有一次我在京都,来到城外的一个小镇,路过一条很狭窄的小道,两旁的居民住房既小又矮,可说是“棚户区”。但是用眼察看,家家户户门前没有杂乱无章的东西,路面也非常干净。只有几辆自行车停放在一个空挡处。尤为有趣的是,在一家门前,大概刚搞完装修,垃圾已经装在塑袋中扎口,路面已经显示很干净了,却见一位妇人还在用湿布一样的东西清擦路道。有此必要吗?我在心里问。走过一段距离后,我忍不住弯下腰来用手摸一下自己脚下的地面,手指上不见一点灰尘。这是一个细节,我以为,不被人们为注意的细节之处,所显示出来的清爽,比冠名堂皇作为形象窗口而展露的清爽更能影响一个人的视觉感官。反映出来的好感更易让人接受。因为这是真实的。
我在日本期间,无论在人群汹涌的大城市,还是人员稀少的小村落,生存环境的一样洁净让我深为感叹。这或许就是一个国家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宿影写真。
       第二个印象,日本的铁路交通实在是发达。地上,地面,地下构成的运输线路,象网络一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无论新干线,还是旧铁道,交相辉映。由于我持的是一种在有效期内不用买票的旅游乘车卡,我怕浪费似的,出门就是乘火车。我已记不得乘过多少次列车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论子弹头形状的高速列车,还是有些历史痕迹的老式火车,无论区域地铁,还是“JR”--------日本铁路,给我的感觉均是方便,舒适,准时。而且,好几次,我乘坐在新干线上,看窗外景物,远远望去,发现有些铁轨还以单线形式直接通到一些小村落。这似乎告诉我,住在那里的民众进去出来也离不开乘火车。
       早些年,我曾经问过生活在日本的中国朋友,买车开了吗?日本是个轿车生产王国,国民又是那么富裕。我这么问自有其道理。不料答曰,不需要。当时我还以为是一种借口。这次在日本周游,果觉如此。是的,不需要,绝对不象澳洲那么需要。
         日本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和能源都非常宝贵,发展公共交通显而易见十分重要。其结果,城市的地下铁道发展极为迅速。特别象东京这样举世知名的城市,作为日本的心脏,人口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地铁站更是星罗棋布,就像是一个个埋设在地下的城市血脉输送中心,进口出口之多难以计数。尤其一些中转站,如新宿站,东京站,假设是一个外来陌生人置身其内,陷入迷宫般而不辨东南西北是不足为奇的。晚上,十点的钟声都已响过,可是东京城下的地铁站,依然人流滚滚,车厢内依然人满为患。我估猜着日本人是把乘火车作为最理想的交通工具的。
于是,不管白天还是晚上,乘火车的人总是很多。尽管很多,但是他们保持着一种良好的习惯,遵守着一种礼让的次序,提升着一种为人的素养。这种素养,沿着铁路线而延伸到千家万户。又从千家万户流向各自的人生轨道。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从而使日本成为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国家。
          第三个印象,就是日本的汉字。也许我是中国人的缘故,也许我又对中国文字特别感兴趣,所以到了日本,所到之处看到那么多和中国相似的文字,大有恍惚之中仿佛来到中国之感。比如我手里曾经握有一张东京地下铁路线路图,上面标出的超过一百多个区域站名的文字几乎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汉字,真是令我惊讶不已。心里似乎还冒出了一点点沾沾自喜的味道。
         实际上,我知道在日本看到汉字,是不值得惊喜的。稍微了解一点中日两国历史文化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国的古老文明和文化传播早就影响了日本。或者可以这么说,中国曾经是日本的老师。不是吗?不管文字还是礼仪,今天的日本有着昨天中国的影子。如果你来到京都,这种感觉就更象似了。而昨天的中国又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如果我们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那时的中华大地是何等的气象万千。。。。。。,重温如此自豪的历史,面对日本汉字,我有什么可以惊讶的呢?其实我惊讶的是,想不到日本把历史老师教给他们的文字,保养得那么好。发音可以不同,平假名也好片假名也罢,可是象形文字的优美形态,充分保留下来。
         有一次,我在一个名叫“锦系町”的小车站,看到“笑颜宣言”四个广告文字出现在一家商店的玻璃橱窗上。我开始细细玩味这几个字,慢慢的我领悟出,这四个字,不就是我们中国人不断提倡的“微笑服务”吗?词义相近。内涵也相同。再仔细推敲琢磨,“笑颜宣言”可能还有其他意思,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几个字显得古朴庄重。由此说来,日本社会透视着热爱中国文化的现象也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的文字充满着想象,充满着意境,充满着深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日本人不愿放弃。我想一定是的。要不然为什么,经过那么长久的历史演变,日本的汉字依然比比皆是,在一个自信心十分强烈的日本民族视觉中消失不了呢?当然,话还得说回来,你能看日本汉字,决不说明你懂日语。因为不少日本汉字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流淌,随着自身的改良,毕竟不是完全的中文含义了,
        比如在日本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有料”和“无料”这几个汉字。按照中文的字面解释,我们可以作为有无东西来理解。因为这个“料”字,包含有“原料”“材料”“资料”“饮料”等名词概念和“预料”“所料”“意料”等动词概念,但绝不会是“收费”和“免费”的意思。而在日本恰恰就是这个含义。日本的汉字广泛使用,说明了汉字的形象魅力。但你也不可自作聪明,把日本汉字当作中国汉字来看待。
        我总觉得做个中国人有它的骄傲之处,就在于她的文字。有些人轻视汉字是不对的。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能够连续不断,古老的中国历经沧桑,但她无论处在强盛时代,还是处在破落时期,没有四分五裂成众多的国家,汉字的作用毫无疑问是有功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可称得上是个懂的汉字天然孕有着核心价值的有识之士。所谓核心价值,简单说,就是汉语说话声音可以南腔北调,但不会改变文字本身的意义。
        以上三个印象,当然不是我对这个靠近在中国身边,属于发达国家的全部印象。有些印象只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我写出这些印象也并不说明,日本有多么了不起。日本曾经是个战争魔鬼,曾经疯狂侵略过中国,曾经残暴屠杀过中国人民,这种罪恶的历史,日本应该不断反省,中国也不应该忘记。不忘记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实事求是的承认,中国的城乡差别还普遍存在,贫穷的地方还很多。在物质和精神的许诸多层面上,还是落后于日本的。中国人要发奋图强。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发奋图强.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