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扫盲扫到北京城
作者:刘放  发布日期:2011-09-23 02:00:00  浏览次数:2688
分享到:
       最近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错别字事件,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民众嘘声一片。不管怎么说,在汉字使用日益混乱,社会上错别字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给大家提个醒,吸取一些教训,集体扫扫盲也是有好处的。
       事情的起因,是故宫的珍贵展品被毛贼光顾。这样一个层层设防,戒备森严的重地,展品竟然被人如探囊取物就拿走了。当然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发生过文物失窃案。但这次故宫被盗事件,其作案过程毫无悬念,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这事起码暴露了故宫方面安全存在隐患,需要加以改进、提高。破案后,故宫方面为表示感谢,就给北京有关公安送了两面庄严的锦旗。
      表示感谢自然没错。而公安的职责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破案的,这是他们份内的工作。他们天天工作,天天破案,就像人们天天上班,天天工作。而许多人勤勤恳恳工作,也不见有人送锦旗来。要是破一个案就送一面锦旗,长年累月,警察局就会锦旗堆积,旗满为患了。可见送不送锦旗实在是无关紧要的。
      但问题就出在锦旗上。锦旗上写了两行斗大的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里面就有个错别字,把“捍”字错写成“撼”字。这意思就完全相反了。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句话。撼就是摇撼,捍卫祖国强盛成为摇撼祖国强盛,真是有点“颠覆国家安全罪”了。这样的错别字,把许多人都“撼”倒了。
       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们使用文字越来越随意。有些年轻人使用的网络语言,已经颠覆了汉字和语法概念。有些莫名其妙似是而非的网络语言不仅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影响了正统的纸张媒体,加速了语言文字的演变过程。像“给力”这样的词,连中国官方权威报纸也接受了。
       语言本身当然是在不断演变、发展。但不管如何演变,都应有起码的规范,尤其代表国家、政府的文件,大众媒体的文章,学生教材,都必须遵循语言文字规则,不能引起混乱。否则就“国将不国”,礼崩乐坏了。这是极其严肃的事情。
      对普通民众有时用错字,当然不值得大惊小怪。比如有些农民卖茶叶蛋,他就写成“茶叶旦”,你也没有办法。卖炸鸡的写成“卖炸机”,或者理发店将招牌写成“最高法院”,也只能一笑了之(人家正是故意以此招徕顾客)。而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文化的顶级单位,里面工作的多为专家、学者,属于文化精英,是中国文化的面子。就算张罗锦旗的是一般工作人员,但锦旗是由副院长亲自送去的,难道领导连一眼也不看?如果是连看也没看,这锦旗还重要吗?
      锦旗中这个错别字,是相当明显的,是不应该错的字。据说事后博物院方面还不肯认错,强词夺理说这两个字通假,是可以用的。直到许多文字专家出来纠错,他们才扭扭捏捏道歉。这是错上加错。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却也相当复杂。“念字读半边”的“白水先生”大有人在。就是有些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们,也难于保证不出错别字。这次“错别字事件”,真的也提醒了许多人的注意。网上有人例举出几个容易弄错的字,如“蜡梅”的蜡字,跟“腊梅”的腊字不同。“腊梅”指腊月开放的梅花,而“蜡梅”是梅的一种,花瓣表面光亮如蜡质,故名。
      又有一学生家长提出,小学课本上有“林阴道”一词,疑为错字,又有点像不雅词。从字面理解,林是植物,既是树木成荫,必是从草为林荫道才对。后经语言专家解释,认为“林阴道”是对的,至少可与“林荫道”通用。因为实际应用中,“荫”字另有一相关义,是“庇荫”、“封妻荫子”的“荫”,读第四声。
      近年来网络上也有人恶搞,故意制造错别字,以批评贪污腐败等社会不正之风。如:“人民政腐,攻官小姐,植树造零,得财兼币,提钱宴收,白收起家,酒精考验,勤捞致富,繁荣娼盛,大力支吃……”等等。虽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心里却很不是滋味。这些“错别字”与故宫的错别字也不能说毫无关系。要改过来,就有待时日啊。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