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

引吭高歌 第37章 拒不认亲
作者:马济元  发布日期:2022-09-18 16:55:52  浏览次数:588
分享到:

翌年春末,巧林临盆,喜悦之痛过后,巧林顺顺利利地诞下了一位可爱的女宝宝。擦去满头的汗水,盯着宝宝,巧林笑眯眯的眼眶里亮起了泪花。

阿文做爸爸了,女儿会像巧林一样漂亮聪明,因此阿文忙忙碌碌却乐乐呵呵,才放下饭碗就想张嘴吼几声山歌:“三贞九烈莫谈论,二十四孝莫提名……”

春暖花开又逢喜事临门,徐婶也一天到晚眉开眼笑,老人家身体日渐好展,甚至还过来帮助巧林搭把手。

阖家欢喜,巧林脸上笑语盈盈,可是她在心底里却在暗暗担忧:老爸会相认外孙女,相认阿文这位女婿吗?

巧林的担忧不无道理。重男轻女是水乡的传统观念,数千年来传宗接代兴旺香火要依靠男丁,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是男人专利。花木兰么,传说而已,即便果真如此也是机缘的巧合。在农村,男人是天,是女人的靠山,是家族兴旺、光耀门楣的根基。摇船罱泥,挑担耕地需要男人冲锋在前,女子割稻栽秧再怎么厉害也只说是搭把手,只能是可有可无的配角。在农村提及当家的,当然是说男主人,女人会下厨房做营生服侍好男人才是贤惠的好女人,才会受人欣赏。家族里的上门女婿是会被人家瞧不起的,站在人前也矮一截,没有一丁点话语权。巧林担忧,重男轻女的老爸,相认外孙女的可能极少,况且阿文依旧是住泥墙草棚的穷光蛋,门不当户不对。

立夏日傍晚,阿文右肩扛着铁锹,左手提着一束丝网和一串川条鱼,还有在芦苇滩上摸着的一兜田螺,急匆匆回家。小满三朝喊割麦,再有半个月即将进入夏收夏种的黄梅大忙,阿文盘算:赶在大忙之前,与巧林一起带着小宝宝去一趟肖塘,去见见外公外婆。有道是不看僧面看佛面,有宝宝搭台,看在小宝贝的份上,老道士有可能会走下台阶,拥抱外孙女,从而接纳女儿女婿。人们都说血浓于水,亲情最难割舍,老道士难道真的是铁石心肠,骨肉之情难道真的抵挡不住庸俗的势利吗?不管老道士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做晚辈的应该礼数周到,先上门探亲,哪怕是负荆请罪。因此,阿文省吃俭用积攒了两篮鲜鸡蛋,还有两只过年、巧林坐月子都没有舍得宰的红公鸡,当然也少不了阿文捕获的阳澄湖大白鱼。另外,阿文也记着老道士喜欢吃黄鳝,因此专门编织了黄鳝篮,学着黄毛经常晚出早起张黄鳝篮,因而也积攒下了一篓大黄鳝。

水乡农民都勤劳俭朴,阿文家的生活更是十分节俭。然而作为当家人,阿文不能亏待家里的每位成员,时刻在想方设法改善家里的伙食,让一家老小四口不但吃饱而且吃好,保证全家每一口健健康康。丁湾地处阳澄湖畔,多荒滩芦苇荡,阿文忙碌田里活,同时不忘张丝网、钓螃蟹、捉田螺,又加上家里养鸡鸭、种菜蔬等,因此,一日三餐的菜肴不但新鲜而且也算丰盛。譬如今晚主食是麦粞饭,南瓜粥,饭桌上的菜肴摆着红烧川条鱼、炒田螺、豆腐炒茭白、鸡蛋羹炖老杨树木耳这四个新鲜美味的菜肴,然而这些个菜肴却又都是阿文“自产”的,没有花一分一厘小钱。

阿文这么地辛勤劳作,既有长远的盘算——养鸡鸭,种蔬菜,置渔网,做黄鳝篮等,又有起早贪黑的每日行动——捕鱼,捉螺蛳,张黄鳝篮……这些盘算和行动,体现了年轻男子的智慧和能耐,更体现了一位当家男人的爱心与责任。在徐婶眼里,阿文是好儿子;在巧林心里,阿文是好丈夫;小宝宝还不懂,但是丁湾的乡亲都已经在说:“阿文是位好爸爸。”

吃着晚饭,阿文忽然捧住了饭碗,注视正怔怔地盯着自己的妻子,不无担心地问:“林妹,是不是晚饭没胃口?身体怎样了?”

“我吃得香香的,身体也好着呢!”

“哦,那盯着我看啥?蛋羹炖得不好喝?”

“不是的,今夜的蛋羹味道特别好,文哥你尝一勺。”巧林端起蛋羹,给阿文喂了一勺,“怎么样?蛋羹里的木耳又嫩又香,好吃开胃,先前我从来没有吃过呐。”

 “嗯,有点儿咸吗?”阿文说“吗”,大张了嘴。没提防巧林抓准了机会,又送上了满满一大勺。因而阿文抹抹嘴巴,蹙起眉头说:“林妹,你可是为宝宝喝呀!”

“家里地里,里里外外,文哥,你一天到晚忙得脚不踮地,太辛苦了,你也应该喝一点么。”

“我高兴着呢,老想张嘴喊几声山歌。乖,喝下。”阿文紧盯着巧林喝下蛋羹,终于眉开眼笑,唱起了山歌:“七十二贤都休唱,单唱娇娘结识小长工。”

“文哥开心,我也高兴。”巧林眨巴着明亮的眼睛,逡巡着阿文黧黑而且瘦削的脸庞,“可是,文哥你实在瘦多了!”

“是吗?过个黄梅痩一圈,过了大忙再长膘。”阿文又端起了鱼碗:“林妹,这川条鱼自己缠上网的,既不花钱,不需要花费我一丁点工夫。为了小宝宝,多吃点。”

“文哥,谢谢你,”巧林带着笑容的脸上忽然滴落下了几颗晶莹的泪珠,是啊,这是满足,是感激,是幸福的泪水呀,“我们走在一起了快两年了?文哥。”

“嗯,林妹,你怎么啦?又想起什么了?”

“阿文,跟你在一起是我最正确的选择,我心里很高兴,很满足。可是,我老爸老妈为什么那么坚持着反对呢?”

“船到桥头自然直,巧林,我们不着急。我们先努力把生活过好,戈队长章医生都说过,我们过得好了,徐先生也会想通的,也许他现在就有点想通了,只是面子上过不去,这个世道认钱认门槛不认人呀!老先生不认,说明阿文做得还不够好,还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需要我加倍努力,等待时间检验。林妹,你放心,时间会告诉老先生:我们走在一起是个正确选择。”阿文知道巧林为啥忽然落泪,他走过去轻轻吻着正熟睡的女儿,“宝宝,明天,爸爸妈妈带你去肖塘看望外公外婆,高兴不?宝贝,笑一个!”

“文哥,老爸他……”巧林的话刚出口,热泪已经滴滴答答滚落下来了,“他重男轻女,看重门……”

“不怪老先生,婚姻的传统观念是门当户对。方卿落难,他姑妈就想悔婚。那个玉皇大帝,也是拼命反对女儿跟董永在一起!林妹,阿文是特别感激你,徐先生着实是情有可原,啥人不想往高处走呢?所以,我多吃一点苦也是应该的,阿文必须让林妹让宝宝过上好日子。”阿文收拾着碗筷,擦桌抹凳,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阿文一面忙活,一面与巧林说,“林妹,再过十多天又是黄梅了,所以我想明天去一趟肖塘,探望你爸爸妈妈,也给肖塘的乡邻送个红喜蛋。你说呢?林妹,我们尽自己的礼数,是不是?”

“小妹,去吧,你爸爸会慢慢想通的。”徐婶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了,她也劝说道。

阿文急忙放下抹布搀扶徐婶:“妈,天快黑了,小心脚底下。”

“有孝顺儿子媳妇服侍,老太婆身体越来越好了!” 徐婶打心底里高兴,身体也因此好了许多,还力所能及帮衬做家里活。

“妈,您坐着。”巧林站起身给徐婶端了个凳子,“我听阿文的,明天去肖塘走一趟。”

“小妹,倘若你爸一时半会转不过弯来,你也不要太着急,他迟早会明白的。”徐婶又叮嘱道。

明天可能还会碰一鼻子灰,阿文有这个心理准备。究竟,阿文眼下依然是个穷光蛋,生下的又是女宝宝。而老道士不仅看重门当户对,而且重男轻女,因此眼下要老道士回心转意的可能性不大。然而作为晚辈,礼数必须周到,肖塘的乡亲也应该去看望。

“林妹,阿文做得还不够好,老先生可能还不会相认,不过,阿文会继续努力的。”为了让林妹有个心理准备,阿文也与巧林说,“我俩再苦干几年,等我们的生活好了,住上了新瓦房,有了大胖儿子,老先生肯定会高兴的,会相认的。”

“文哥,可能是吧,老爸不会是铁石心肠,只要我们做得足够好,总有那一天老爸会回心转意的。” 巧林嘴里这么说着,心底里是多么希望老爸明天就乐呵呵地拥抱外孙女呀。

“林姐,你们明天要回娘家?”小莹过来串门了,南南走在后头,都穿着巧林送的新衣服,“我们摇小船送你去肖塘。”

“不用的,我可以划船了,宝宝乘小划子平稳。”巧林说。

“南南,过来帮个忙。”阿文拉出了床底下的两篮子鸡蛋,“帮我去洗洗鸡蛋。”

“哦,这么多,做啥呀?”南南觉得很惊讶。

“林姐要染红蛋分送亲友邻居,他们俩打算得仔仔细细,”小莹接话道,忙拎起了提桶,“你啊,是呆头鹅?好好学着点。快打水去!”

第二天天刚放亮,阿文与巧林划船上路,南南哼哧哼哧拎来了几只大螃蟹。因此,小划子船上除了红喜蛋、红公鸡,大白鱼,还有黄鳝和螃蟹。

小宝宝睡在小船中舱的躺篮里,中舱上罩了个芦席棚。巧林对阿文说身体已经复原了,拿起了木桨一定要划船。

一个多时辰以后,小划子前头见着小木桥了,也瞅见了那个熟悉的牛车棚。

“林妹,记得我俩割红花草,邹师傅对山歌吗?”阿文轻轻哼起了那时巧林唱的山歌:“一塘池水碧清清,郎种荷花姐种菱。风吹荷叶莲心动……”

“文哥,两年多过去了。”许多往事又一幕幕在巧林眼前闪现,“那天,银妹唱的啥歌?”

 “藕丝常伴水红菱……”阿文唱起了那支山歌,“林妹,那牛车棚,也记着我俩太多的故事。”

“嗯,想起银妹,我很满足,我们过得很幸福,可惜老爸老妈……”

“小姐,你回家了!”正在桥头田牛车盘安装戽水车的小大认出了小划子上的过路人。

“是小大?哦,你在安装水车吧?”

“唷,那个‘横担’你勿要先缚住……”阿文发现,那小大要安装戽水车,可是他忙得有点手足无措。于是,阿文将小划子靠了过去,说,“小大,让我来试试。”

阿文出手,戽水车几下子就被装配得妥妥帖帖。小大满心欢喜,难为情地搔着头皮说:“阿文哥,你手到病除,好技术。我听肖塘的乡亲们说了,阿文种田是好手,唱歌是金嗓子,所以小姐看上你了。”

“哞哞——”牛车盘里那条老水牛,原本正低头吃草,这时候冲着阿文直叫唤。阿文感动了,连忙走上岸轻轻地抚摩着这位曾经相伴半年多的伙计。

小大,忽然也上了岸,飞也似地撒腿跑开了:“小姐,我跑回去通知道士先生。”

阿文巧林的小划子终于停泊在四合院前的水栈头,可是徐家大门紧闭,小大站在水栈上垂头丧气地说:“小姐,对不起,道士先生说徐二宝没有这个小女儿。”

“爸爸,妈妈,你们开门呀,女儿女婿带着外孙女回家看望你们了!”巧林上前,擂着紧闭的大门大声叫喊道。可是,四合院里寂静无声没有回应。

“爸爸,妈妈,我是你们的小女儿巧林啊!”

四合院里依然没有应答。左邻右舍却都闻声聚拢过来了。

“铜妹、铁妹,辛苦你们给邻居分个红喜蛋。”巧林泪流满面,抬头瞧见二姐巧琴的婆婆,“婶婶,这红公鸡等,谢谢你代替我转交给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阿文来肖塘了,谢谢你们生了个好女儿。过些年,我们带外孙再过来看望二老。”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