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评论

杂文评论

竹韵清幽诗词社 社长访谈录
作者:周冬兴  发布日期:2020-01-18 18:25:39  浏览次数:1832
分享到:

落日长河老师

1) 长河老师好!感谢您今天抽时间,和我们交流分享。您是竹韵汉诗协会的掌门人,也是我最景仰的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格律诗词名家之一。在您的不懈努力下,竹韵近年来已成长为一个当代格律诗词的代名词。我一直都觉得非常好奇的是,您来自长沙的一个诗词世家,怎么后来倒成了理工男了呢?又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您?

您好,主持人。谢谢你对竹韵之关注与支持!这是一个苦涩的话题…

从北宋至民国,从钱塘辗转至长沙,既使在“八娼九儒十丐”之朝代,这一脉在传统文化之熏陶下始终秉持自尊、自信与自强。国难当头之时,老一辈在茶亭吟诗作赋,从容地将这一脉70%之男丁送上抗日战场。杯中之茶越喝越多,那是无声之泪水…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当一群亢奋的年青人将一个年青人打得遍体鳞伤,威胁他母亲亲手点火烧掉自家祖传及收藏的二千二百余册典籍时,这个诗词世家已经完了…

当我出生时,这一脉之诗文已断了一代。不甘心之祖母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对我之传统教育接近于苛刻。在灌输了十余年经史之后,逆反的我选择了弃文…

回忆这段时光,我曾经写下几句:

【七言】老屋取书题壁

竹马无缘经史陪,鸡鸣寒舍五更催。

骈文未许错三字,糖果何曾奖一枚。

顽劣父亲鞭下逐,仓惶祖母臂中偎。

当年老屋今犹在,只是光阴不可回…

2) 读您的诗词可以了解到您的祖母对您在诗词道路上给予的勉励、支持和影响。有关详情,您可否简单地介绍一下?

祖母对于我应当是希望与失望交织;我对于祖母应当是爱与恨交织,正如我对传统诗词一样…

年少的我,一直以为祖母是想让我固守这一脉之诗文。然而我错了,祖母临终前,再三叮嘱我:“诗词不可荒废,更不能沉迷…”。她深知我性情中遗传有祖辈和父辈之粗犷与浮燥,她只是希望我用传统文化来陶冶性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来平衡心态与心境!经历了那场人间浩劫,他不愿意祖辈与父辈之悲剧在我身上重演…

年年,我会遵照父亲遗嘱,扶着母亲前往麓山寺给祖母上香。曾在麓山寺题下几句:

也曾幽梦放天涯,祸起红羊天日遮。

屈辱留将人后泣,艰辛宁在雪中爬。

残霜万里欺双鬓,素愿千般系一家。

我信世间真有佛,心头佛祖是妈妈…

3) 您从不写堆砌辞藻,无血无肉无魂之作,这也恰恰表明了您的纯洁诗心。拜读过您的《竹林七咏》,尤其对其中两首记忆深刻:

其一:

铁心一颗浪中磨,残卷初成感慨多。

为使人间存竹韵,青丝耗尽又如何?

其二:

竹林甘作守门奴,书枕苔阶酒一壶。

老眼不分财与色,来人只问有诗无?

两首都表明您对竹韵发展的真实心迹,是倾情付出、倾其所有和为此乐此不疲、孜孜不倦的努力的写照,既是一种自勉,也是一个坚定意志的刻画,更是一个人生的态度。您能否谈谈当时是在哪种情况下,导致您要对外界表明心迹呢?

在前四十年中,我从不品读现代人之诗词作品,受友人之托作赛事评委除外。因为歌功颂德、逢迎时事;自怨自艾、顾影自怜;移花接木、东拼西凑;高呼口号、空洞无物;附庸风雅、自命清高之作品充斥于国内各种诗词刊物。不少团体俨然举着传统诗词之大旗,封名逐利,且时时以“正能量”自居…

终于,在繁忙工作之余,我与三五至交成立了“竹韵”。不论是点评诗文还是吟哦世态,只是向传统诗词爱好者阐明:世间万事万物万种情怀皆可入诗。诗文若分九等,着眼时代、紧扣民生、真情实感之作方为第一等。杜诗之不朽,正缘于此…

未曾料到,一脚踏进竹林,在竹林同道之互勉支持下,却难以离开…

若说创立“竹韵”之初衷,应如拙诗所感

【七言】医病梅记

正枝裁尽密枝删,留取旁枝强缚弯。

三季肥勤施病体,一朝雪虐唤春颜。

世人偏爱曲姿媚,天道常欺傲骨顽。

聊选几株枷锁释,荷锄归种竹林间…

注:年少时,读龚自珍《病梅馆记》不以为然。今日去梅圃选购,见千姿百态皆斧削刀剪、丝索强扭所致。感之且题之……

4) 多年来,您名声在外,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同道中人的认可和尊重外,也不乏有羡慕嫉妒恨的情况存在。据说曾经有一才女表示不服,公开给您下了战书,而您在不失和气的基础上,历时4小时,步韵了她的十四首“鹧鸪天”,这在诗词界被人们所乐道。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这是您唯一一次“文斗”吗,您还有那些有趣的轶事能跟我们分享?

诗家之写作风格各异,读者之品味亦各异。千百年来,从不存在为所有人共同喜欢之诗家。如:郭沫若崇李,陈寅恪推杜,而胡适却调笑杜之《秋兴八咏》若干句过于晦涩。也正如苏词在两宋时期褒贬各半…

当年是河南立海兄不知从何处找来十四首《鹧鸪天》,令我赏学。闲得无聊,便步韵和之。诗友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切磋释疑实属正常,谈不上“文斗”…

正如上世纪90年代未期,陪同克武兄去湖南常德乡下奔丧。时值冬夜,被薄难眠,便索来笔墨,在灵堂30面白幡上用30平韵题写了30首《临江仙》,从凌晨一点写到七点。被好事者录入乡誌(详见《百年词话》)…

        于诗者而言,闲余时间永远留连在韵海之中,不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此心结正如拙作所云:

【七言】旅中即题

日暮途穷宿野郊,饥呼小二上佳肴。

半斤拉面和汤尽,几碟腌瓜用手抓。

窗外荷塘奏蛙鼓,屏中戏子唱鸿茅。

轩窗关罢银屏息,一卷清词万事抛…

5) 放眼当下诗词界,无论是现代诗也好,旧近体也罢,都存在着大量乱象丛生的现象,您对此有何看法?

现代诗不谈也罢,四十年来,近体诗坛确实乱象丛生。不是衙门,胜似衙门,始终缺乏号召力之中华诗词学会对诸多乱象难辞其咎。除了积极推行某种“诗风”和某部“韵书”,便是努力地扩充分支机构。不断暴料其分支机构之会员为争名夺利而相互诋毁,相互举报,斯文尽损…

言归正传。诗词之道,无外乎形与意,外与内,实与虚三者之结合。至于深与浅,真与伪,隔与通,显与晦,只是三者结合之体现。纵观当代诗坛,能刻意或无意地娴熟融合“三者”之诗家并不多,约有杨启宇,邓世广,廖国华,熊东遨,熊盛元,张庆辉,何鹤,曾少立,李裕华,袁培根,余慧生,郭良原等人。这种功夫非三年五载可炼就,除了天赋与襟怀,便是潜心、虚心地不断打磨…

格律永远是皮毛,在严谨之格律下,形与意能明合或暗合,读之似一气呵成,方才入门。形即词格、章法、句法、文辞;意即韵味、情味、余味。只叹眼高手低,狂妄自大之流甚众…

十年前信手涂鸦之残句,仍合当今之现状:

【醉翁操】夜宿石霜寺

灯残,宵寒,无眠。品幽兰,情牵。诗书阅遍三千年,半生风雨谁怜。自坦然,明月落窗前。且斟湘酒邀七贤。

醉观俗世,人鬼同翩。大师若雀,敢叫先贤汗颜。狂妄惊羞青莲,放浪惊羞樊川。羲之当涕涟,唐寅空缠绵。污秽满文坛,草将笑料词一笺…

6)竹韵汉诗协会是当代诗词界中的一湾清流,这与您和您的团队多年来的坚守不无关系,到底什么是支撑您继续前行的原动力?

         说句心里话,在各种压力之下,曾经也犹豫过是否放弃。但是一想到海内外数千竹韵诗友长久以来不离不弃地支持与鼓励,为传承传统文化无偿地付出,便深感惭愧。

        以下是竹韵会员基本准则:

1、尊重个人信仰,遵守所在国家(地区)相关法律和宗教习俗,言论规范;

2、为人为文遵循主流道德标准,心存民族大义,求真、求善、求实;

3、相互尊重,相互勉励,互相学习,相互扶持;

4、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养浩气而摒俗气,有傲骨而无傲气;

5、不文过饰非,不写违心之句,不唱阿谀之曲,不谱后庭之声;

6、严格遵守协会规章制度,积极响应协会各项集体决议;

7、凡竹韵会员,皆有弘扬中华诗词、宣扬竹韵文化之义务和责任。

6) 您作为当代格律诗词界的领军人物,对后学们在诗词道路上的成长有什么建议?

主持人过誉了,我和我的竹韵团队从来没把自己当作一回事!我们愿化作一块块石头,铺就一条诗词之路,让耐得住寂寞之后学同仁沿着这条泥泞之路去迎接传统文化之复兴。我们深信有这么一天,尽管这条路十分漫长!在任何一个缺乏信仰之时代,唯有传统文化能抵御物欲泛滥之浊流…

7) 竹韵汉诗协会今后会如何发展和规划?您的期待是什么?

竹韵之大门永远为海内外后学同仁而开,但是此门中没有名也没有利。不论你身在何处,身居何职,踏入这片翠竹林中,人人平等;在这里你可以谈诗论词,煮酒论史,百家争鸣,尽情吟咏…

我们共同期待,唐诗宋词之铿锵韵律能传遍华人所到之处;能与时代脉搏共鸣;能在我们笔下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在竹韵海外刊百期致贺中,我曾题到:

长筝短笛竹林传,一脉炎黄四海牵。

鸾鹤群中忘俗虑,诗词道上结清缘。

也弹风月也弹史,不媚君侯不媚天。

且向嵇康慨然说:有华人处有遗弦…

主持人:感谢您的时间和精彩分享!




评论专区

  • 用户名: 电子邮件:
  • 评  论: